最近开始上白班,工作不算很忙,于是在工作之余,饶有兴致地观察了一下病号及其家属。是的,我们在医院里工作,除了救死扶伤,还有不尽的故事。
我们老年病科都是些中老年病人,需要留陪人,于是经常见三五成群的家属围着聊天。除了关注病人疾病的进展,我们也会关注一些病人的社会支持情况,也是现在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疗所提倡的。
于是,我们开始目睹一个又一个真实的故事上映。在这里面,我们唏嘘感叹,感动,尊重,敬佩,也有所学习。
印象最深的是一个80多岁的卧床1年的老爷子,他已经什么都不知道了,被迫地向左边歪着身子。他姓白,我们叫他白爷爷。隔壁床住着他的老伴,姓潘,但我们都习惯叫白奶奶。
听说爷爷还是个老干部,他有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平日里照顾他们老两口的是他的小女儿,也是跟我们最熟的。老大身体不好,阿姨们就不让她来陪床。老二做生意,周六周天休息的时候就过来替班。
至于白爷爷的儿子,想来还是一阵凄凉。那时候我刚调来老年病科,白爷爷的儿子因为车祸高位截瘫,已经在我们科里住了几年。四五年的时间,白叔叔的脾气越来越暴躁,动不动就是一顿火。他过得很悲惨,家里人也跟着悲惨,可是好像也没有什么解决办法。一年以后,因为褥疮严重感染失去了生命。
现在想来,那会儿学习的心理学还不能帮到他,如果真的关注到心理问题,介入心理治疗,可能结果真的会不一样吧。这也就是全科医学提倡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重要性吧!
阿姨每次把他们摆放的体位就是爷爷和奶奶互相望着,好像这才是他们应有的姿势。虽然爷爷奶奶都已经不省人事了,但是他们之间的感情很深,好像对方每一次的抢救都能有感应。
跟白爷爷一家相处了三年多,阿姨经常会给我们很温暖很舒服的感觉,也经常帮着我们做很多的事情。我们就像陌生的家人,感情很好。
爷爷去世的那一天,我值夜班,我也很伤心很难过,感觉他们家给了我们很多的温情很多的温暖。让我们偶尔在值班儿的时候也能感受到温暖的流动。从那以后再也没有遇到过像阿姨那样善解人意的病号家属了。
在病房里,你会看到很多家庭的状态,也能看到很多他们相处的方式。阿姨家里那种状态,家人相处的方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