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成年以后,泪腺已变得不是那么发达,鲜少有事情能使我热泪盈眶的。然而就在前几天,思修课上放了一部短短的十分钟影片,却模糊了我的双眼。
看罢影片,我的心绪久久不能平静。默默摸出了手机,重重地在搜索栏敲击上了“百花深处”,得到了这样几句话:
据北京地名典记载,京城之中有三条胡同,称谓之雅,颇令人玩味,一曰杏花天,二曰芳草地,三曰百花深处。
杏花天位于地安门外东侧,据说因胡同西口有座酒坊而得名。
芳草地位于东大桥以南,民明之后菜市口不再杀人,便将刑场移到了这里,至于为什么要将一个处决犯人的场所称为芳草地,不仅令人不解,而且匪夷所思。
百花深处位于新街口南大街的东边,传说万历年间有一对姓张的夫妇在这里植花种树,使这里成了一处优雅的所在,城中名人雅士多前往游赏,因此称之为:“百花深处”。
从表面上看,《百花深处》好似讲了个荒诞不经的故事:患有精神疾病的冯先生请搬家公司去搬他那早已被拆迁的不存在了的家,而拆迁公司为了赚那笔钱,和他在一片废墟上上演了一出闹剧。但是,只要一抛开表面的虚华,暴露在观众眼前的便是一番人性的演绎。冯先生是个老北京,在胡同里住了大半岁月,看过花开花落。房子早已拆了,但他的心还留在过去,埋藏在那棵家族的大树下。搬家工人装模作样的搬着只存在于老先生视野里的家具,再加上那一口北平土话,突然又有了那种传统相声的喜感。而藏在传统段子里的那种深沉哀痛,却也一点一滴地表露无遗,伴着那种昨日琼楼玉宇今日黄花的辛酸!
起初,我也只是把他当作个笑话来看,可当他眼里饱含着感情与自豪说出“‘百花’深处胡同”时,我不禁被冯先生对自己房子的执著执念所打动,这是要有多么深厚的感情,才会在自己精神不再正常之后,依然清晰记得自己的家。正如每个老北京所拥有的那种情怀,他们那么热爱自己的的胡同,爱自己的四合院,爱自己的一砖一瓦、一花一草。搬家公司本是为了利益才跟他前去装模做样地搬家,但看到冯先生的执念,他们也被他深深感动了,不再收他的搬家费,站在和他平等的角度上说“不是碎了您一个花瓶吗!”。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怀,正是在情节发展中一丝丝表现出来的,毫不突兀。
影片中对细节的处理也让我印象深刻。冯先生是个老北京,通过他的口述展现出来的他家的家具、摆件、环境等都让人在心里默默勾勒出一幅属于自己的百花深处的景象;而他常常不经意间翘起的兰花指,让我隐隐猜测他是个京剧迷,这不经意间的小动作更是使冯先生这个人物的塑造丰满起来。
结尾处,铃铛声响,百花深处如水墨渲染般浮现在大家眼前。点点落红,飘飘老槐,铃声阵阵,这一切在眼前渐渐模糊却又定格,给了我们一个永远的百花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