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问题,请大家认真思考和回答:
1、之前我们读过芒格的书里,他已经反复讲到,很多事情的问题本质上出在激励体系中。比如,激励体系会让人们去为了短期的自我的利益,而不顾长期利益等。现在想一想,你所在的工作岗位,提供了怎样的激励体系(奖金、工资、绩效、提成等等),它的优和劣分别体现在哪里? 这道题希望大家尽量客观地回答,排除个人情绪。
工作岗位的激励体系:
理论上来说,部门的激励体制了解到的情况如下
1)每月的绩效,由各组上报自己必须完成的任务,领导再加上已经计划要做的任务,整个部门按绩效完成任务,不完成扣除整个部门的绩效分,完成则是满绩效,没有超额完成的奖励;
2)每个季度有季度奖,按照一个月工资总额的一半来体现;
3)按项目进行奖励,公司自发组织的活动项目,在立项时申报预算及设定项目奖金,待项目完成后,再根据个人在项目中的表现,由领导商量分配,基本上是多劳多得;
4)每年法定节假日时小额的过节费补助;
5)年终奖,比例很大,差不多是半年的工资总和,计算方法并没有得到很明确的答复,只是知道由两部分组成:60%由公司的奖金池决定,剩下的部分90%由领导决定,个人判断是如果被领导青睐安排工作过多,对应的年终奖相对于同级别的人会更高些;
优势:
1)只要完成绩效中的任务,不出错,就可以平稳的拿到每个月的工资,基本没有波动,国企应有的状态,工资就是旱涝保收,十分稳定;
2)年终奖至少不是拖后腿的水平,平均比率相对较高;
劣势:
1)平时的奖励很少,每个人基本都等着年终奖发放,像今年,发完年终奖后原来的部门除了直管领导就只剩我一人了,其他部门也有蠢蠢欲动要跳槽的,太留不住人;
2)奖励机制不合理,领导和员工的理念有相当大的冲突,领导是觉得没做出成绩要什么奖励,而员工在执行层面十分辛苦,感觉花了很多的时间帮领导试错,自己即使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也会被否决,而领导又想搞事上天,基本上属于要让马跑又不让吃草的状态,绩效方面的奖励完全不体现,项目方面从付出回报比来看却很少,福利因为是国企就更不用说了,加班很多,调休却很困难,大家积极性都很差;
3)若想从年终奖捞一笔,就需要围着领导打转,往哪指就第一时间打哪里,出卖个人时间和劳动力和心力,但是性价比不高;
2、在激励体系中,最常见的一种心智模式就是胡萝卜加大棒。流行的观念就是,如果你做了某事,你就会得到XXX好处,如果你不做这件事,你就会被XXX。结合之前我们讲过的财富课,谈一谈在财富和赚钱这件事情上,你(真正的)胡萝卜和大棒分别是什么?驱使着你去赚钱,和让你害怕没钱的观念,请写下来?
胡萝卜:
1)做了事情有成效并且能有匹配的金钱回报
2)自己想做的事情,即使别人看起来完全不值得,但是对自己有帮助的任务就可以去做
大棒:
1)如果不做,就一边加压工作量,尤其是安排做自己不喜欢(非不擅长)的事情,还一边甩脸色,于是自己得不到想要的成长和提高,就此埋没于工作海中;
3、一个有效的激励机制,有效的心智模式,应该可以使你做出相应的行为。在写完刚才两个激励体系的分析后,思考一下,为什么这些激励体系并没有让你持续去做出你想做到的那些行为?问题可能出在哪里?
1)没有因人的特点、擅长来分配任务,导致大部分人的工作量大,但是没有成就感,也得不到认可;
2)领导没有做好表率,能力不匹配岗位,导致下面的人工作混乱,导致了上一条情况
4、我们现在从外部游戏规则,转向内部游戏规则。也就是,人的快乐,幸福、满足感,等等很难量化的东西。想一想,你的内部激励机制是什么? 你基于内部激励机制,已经做了哪些事情?比如,你追求快乐,所以做了xx。 你追求平静和满足,所以去冥想去内观。你追求爱,所以谈恋爱。等等,写下你印象最深刻的几件事情。
可以用武志红的一本书名来概括:身体知道答案,或者是:跟着感觉走,让它带着我~
最近探寻内心多了,知道自己要什么并有所侧重以后,今年自己做的印象深刻的事情:
1)放弃工作作为生活的重心,可以慢慢的说不了。甚至已经想好退路,即使得罪领导也要求换到一个工作秩序正常的部门,实在不行也在准备下一份工作。已经证明了自己的价值,又没有能很好等价体现的话,就不劳费心思热脸贴上去了,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
2)到了要买房的时刻,行动行动力很强,以前不想去做的事情都开始慢慢上手,确定自己想要的条件,和家里沟通并达成一致,然后直至落地;
3)应该是最重要一点,我慢慢开始不在意别人的观点对我的影响,比如放弃了原来还想维持的朋友圈,但是那些朋友只是过往之交,在目前阶段完全没有助力,所以放弃了人脉少这个担忧;比如买房的事情,如果在以前就直接听了我爸的话早就购买,但是现在有了自己的想法以后,即使和我爸沟通的时候说不过他,但是我相信自己的判断没有错,所以会继续耐心的和他沟通直到达成一致;
5、当你基于内部驱动机制,而非外部驱动机制去做事情的时候,你有哪些感受上的变化?
感受很明显,
1)明确方向和目标以后,执行力相对于原来会强很多;
2)做事的过程中,确实会碰到很多困难,尤其是和自己关系亲近的人的不理解,但不妨碍坚定自己的想法并执行下去的念头,很明确一点,没人能帮你走你的路,自己的选择,顺的当然是好,但是不顺的话哭着也要走下去,老一辈不能陪你一辈子,朋友也没义务帮你担责,选择了不后悔就好;
6、结合我们第一条所写的自己存在的客观环境,我可以怎样把外部激励机制,和内部激励机制更有效地结合起来?
只能想到一点,在目前的环境下,选择自己能做并有意愿做的事情,比如我本来是编辑岗,硬是争取到了做APP项目,转成了产品职能,虽然没有太多外部的激励,工资不高杂事也很多,但是这件事情我想去做,这过程中我有得到经验,也有些享受。
7、之前有提到过,每一个概念,都是一条程序,有些程序看上去很好,但我们对它一知半解的,放进来就是一个巨大的Bug。流行概念,比如,财务自由,有趣才是春药,大城市一定比小城市好,好东西一定很贵,男人都是混蛋这些。无论这些概念有多流行,或者说出他们的人看上去有多牛逼。花点时间检视一下,哪些概念已经变成了你的bug ?
1)男人有房有车才能结婚,这个概念平时嘴上不承认,但是回头看看潜意识里还是有种子的,可能还真是自己的bug,但是躲不过啊,急需自身成功的经历来碾碎这个bug[捂脸]
8、一个人的时候,很聪明。一群人的时候,都会变成蠢蛋。从众效应,羊群效应,是最大的心理误区。想一想,很多时候明明你认为自己是对的,大多数人是错的,为什么还是选择了从众?
担心与众不同带来的一系列麻烦,或者坏心情。按自己的经验,这种时候,都是自己实力不够去碾压众人;或者自己并不关注这个问题,觉得从众或者坚持自己都无所谓;
9、这次推荐的两本书是爱默生的《自立》和采铜的《精进》,前者和梭罗一脉相承,讲的是针对整个人生比较宏大的心智模式。后者是目前关于学习和进步讲得非常透彻的心智模式了。总结一下在这两本书中,两位作者所呈现出的心智模式结构。
《自立》就不说了,扫了一轮可以说缘分未到看不下,大致的印象就是,艾默生的观点从国人的角度来说,是一个很“狂”的人,但恰恰很美国个性;《精进》看了第二遍,但是没好好看预习作业要求,重看的时候侧重点偏向于使用了,所以对于心智模式方面倒是没仔细思考,预习失败。。。。
不过在我感觉里,两位作者都是很关注自我:认知自己所需,接纳自己所想,以自己的思考为出发点去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