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人生目标,很多人会觉得这问题太大太空虚,还不如思考怎么搬砖挣钱的事儿。想说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不容易,但可以断言的是,财务自由应该是大部分人的人生目标之一。财务自由虽可作为大部分人的人生目标之一,但却并非是大家的终极人生目标,或许说是实现最高人生目标的重要手段更为准确。曾有人做过一份调查-“达到财务自由的目标之后,你打算做什么?”爱旅游的说“周游列国,混吃等死”,工作狂说“什么都不做,就是休息”,爱读书的说“住图书馆,看书不止”,游戏迷说“一直在家打游戏”,拖家带口的说“吃吃喝喝玩玩带孩子”。。。调查者追问:你想做的事情,现在不就可以做吗?大部分回答说“现在忙,根本没空做”。
其实人生观,是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先哲们早已就此问题殚精竭虑,儒释道三家分别对其具有极具说服力的表述。
在儒家思想中,对于人生具有非常现实的看法,孔子说“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对于修己却对社会无贡献的人持否定态度,“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司马迁说“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可以看出,儒家认为一个人应当以君子的行为规范自己,建功立业,扬名立万,这可以算是一个儒者的终极人生目标。
释家思想的境界更高,涅槃可看做是人生修行的最高理想境界。但是涅槃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佛只说这需要在现法中自证自知自实现。我们既未自证自现,自然无法言说。据人解释,大概是绝对清凉无热恼,绝对安定无破坏,绝对平等无差别,绝对自由无束缚的一种境界。解脱之后得到涅槃,可谓佛家眼中的人生最高目标。
道家思想对于人生有其独到看法。老子说“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在提倡无私奉献精神吗?其实不然,罗素的“人类冲动说中”的“创造冲动”可以很好的说明老子的观点,创造的冲动是要将某种事物创造出来,公之于众。创造的人并不是为了自己得着什么好处,只是将自己所得传给众人,就觉得是无上的快乐,如教育,科学,文学,美术,音乐等。这正应了老子的“生而不有”之说。可见,老子是提倡人类的创造冲动。传播知识,得诺贝尔奖,写畅销小说,都可以算是老子眼中的人生目标。
先哲们的观点在各自的理论体系内都具有强大的说服力,也因此才能在人类社会流传两千余年。可是在享乐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今,必有很多人不以为然,说这些都是过时的观点,人生就是要及时行乐,财务自由之后吃喝玩乐一辈子。不可否认,从唯物论来看这观点自有几分道理。可是,人类毕竟是具有丰沛情感的最高等生物。子孙、亲人、朋友永远都是自己无法割舍的牵挂。如能以自身有生之时少享乐一些,留下部分资产或是声名来换取身后人的可能的幸福,我想每个人都还是会有自己心中的权衡。想那秦始皇生前主宰天下,为所欲为,享乐至极,死后却无人收尸,国家颠覆,宫殿尽焚,子孙也被杀光。如果知是此结局那么在选择这样的人生之时会犹豫吗?换言孔子或是释迦,生前无权无势,奔走各国,谈不上享乐,却能开宗立派,学说几乎影响到全人类,获得人们的千古景仰,孔子的后代更被世代封爵,绵延不绝至今。这样的人生,虽然成就多在身后,难道就没有吸引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