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总结疏理这个主题很久了,迟迟不愿动笔,加上时间长了的遗忘,多个朋友等待我的这部分内容分享,想必他们也是关注孩子的地理启蒙话题的。
我说的启蒙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启蒙,其实相当于小学生的通识教育,只是我能做的是通过阅读的方式为主,地理是其中一条线,含人文地理和自然地理,其它如中国历史、世界历史、儿童哲学、艺术、科学启蒙都有各自不同的方式,通识教育的意义在于打开视野,多角度认知世界。关注郝景芳及她创建的“童行星球”很久,对通识教育有一定的了解,但具体实践上,主要是做了阅读,其它暂时没有条件去做。
对地理的重视,在女儿小学时就有意识,知道它的重要,但那时仅限于给孩子买书借书,至于怎么看,引导陪伴是没有的,所以女儿到了初中后,对地理、历史学科没有兴趣,学着吃力,跟其它科一样当作学科来学,我是反对死记硬背,盲目刷题的,所以也没额外买过习题,上过补习班,初一吃力些,初二慢慢就好些,初二下结业考,初中就不再学地理了。到了高中,考虑新高考选科时,尽管我不支持她选择最难的理科组合物化生,但是她对地理同样学不好,文科同样不擅长,最终还是尊重她的选择,选择了烧脑的物化生纯理组合,这是后话。
前面是我对地理启蒙认识的萌芽,在疫情期间看郝景芳的书,其中一段让我明白了孩子为何在初高中会偏科,摘录如下:在很小的时候积累常识,能够减轻孩子未来学习负担,任何一个学科的积累都需要十年经验,才能让信息在头脑里精熟,从而达到高阶认知水平,打开学科之门的钥匙。孩子的认知天生就是融合的,我们的教育从一年级,学科就切割得十分厉害,互相之间内容,思考方式不打通,造成孩子容易偏科。
那在小学阶段可以做什么呢,帮孩子积累丰富的背景知识,建立相互联系的知识体系,通过多读书(从阅读中学习,广泛阅读,长远效果)、广接触、多体验。课下积累大量的知识和经验,课上在老师带领下实现打通和深入理解。
这样我就明白了原来拓展大量阅读的另一个意义所在,而阅读无疑是最简单最经济的方式之一,对于前面没有背景知识积累的孩子,到初高中,要学的科目越来越多,史地生政要背,英语单词要背,用记忆力解决不了大量需要理解和思考的内容,这是我不希望在儿子身上继续发生的事情,也坚定和清晰了我要如何做。
回顾儿子的地理经历:2018.5,女儿初二下地理生物结业考结束,立即淘汰了自己的所有地理书、练习册、地球仪、地图册及拼图。儿子如获至宝,立即愉快地接受了,并不是他喜欢地理,而是“姐姐的东西就是好的” 的心理,然后地理书对他没有用处,他对一幅中国地理拼图开始感兴趣,拿来当玩具玩拼图,这幅拼图是女儿初一时我在新华书店买的,质量非常好,女儿用东西又爱惜,仍然很新,儿子玩了几天,就把中国各个省的拼图熟悉了,他知道女儿学地理还考各省地图形状,就自己考自己,研究各省形状和简称,很快就琢磨会了。还通过地图研究自己去过哪些省哪些城市,去地图册上查找更多城市位置,在地图仪上看中国地形。女儿用的地球仪是天蓝色的小地球仪,被他玩着玩着,底座都不见了,只剩下个球。这是他对地理入门的开始。
发现他对地理感兴趣,正好在当年,步印出版社已出版一套地理《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我立即收入,2018.10就带着儿子读这套书,那时儿子二下,中文阅读还都是出声朗读状态,自己并不能自主读多少内容,这套书就是他坐在我的膝上,我陪着他,我为主,他为辅来朗读的,每本书不厚,但朗读很慢,好几天也读不了一本书,读了几册后,我实在对地理不感兴趣,就交给他自己读,反正上面有些彩图,能读多少是多少,到2018.11月底,两个月时间这套书读了一遍。
那时儿子学习不忙,特别喜欢模仿学校老师,于是他就用这套书、家里的小黑板给爸爸上地理课,讲台湾就把台湾地形图画黑板上,强迫爸爸当学生听他讲课。我们俩都是地理盲,对地理也不感兴趣,儿子强行给我们“启蒙”。这期间第一幅中国地理拼图磨损厉害,又买了一幅新的,后来他对中国各省地形熟练到怎么考他都会,各省简称都记住了。看他喜欢上地理,我又添置了一个大的地球仪回来。家里还有《地图》收藏版及DK地理百科,三年级这一年中翻看过,还有《希利尔讲世界地理》一直没有看,他知道的地理那时就限于这些,其它中文阅读时间主要用来读小说比较多,因为他的阅读能力还不是很好。这些经历更多促成了他对地理的兴趣,也是后面他继续阅读与听看地理相关内容的重要基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我才能顺势而为去引导。
2020.1四年级寒假,我们又重读《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全套14本,同时使用地图、地球仪。2020.1.23-2.10因疫情被困在我的老家吉林,在无书可看无事可做的情况下,我陪他看了王芳的中国/世界地理视频,里面基本是初中地理的内容,通过视频,他对地理的了解更多了。2020.2.12从东北回来后,不知疫情原因寒假何时能结束,我立刻疏理出一条阅读主线:地理。
于是每天2.5小时中文阅读的计划中,其中一小时用来看地理,前后看了DK地理、美国国家地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希利尔讲世界地理等几十本地理读物,因为适合小学生读的地理读物相对较少,我在这期间边搜边买,也查过百度、博客、公众号,找推荐的地理读物,这几十本就是这样一本本买回来的。还有一些音频视频,比如少年得到上的少年中国地理音频,中国/世界地理必修课等,疫情在家听了很多,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地理书不多,我曾在喜马拉雅上曾经听过为什么地理启蒙的音频,对于地理盲的我,还是有帮助的,也坚定了帮助儿子做好地理启蒙的信心。
寒假这两个月,除了阅读,听音频看视频,儿子还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给爸爸开讲地理课,他打算好了,给爸爸开课,开多少节,课时费多少,让爸爸交费上课,他每天抽空亲自做PPT,翻看地理读物,看地图,地球仪备课。他在四年级上学期学校计算机课上学的有限的做PPT的方法,被他自己研究、琢磨、百度,一点点越用越熟,动不动弄个超链接,在网上自己找图片、打字、设计每课内容,安排爸爸跟他上课。前前后后做了一百多张PPT,把中国地理都讲完,世界地理讲一些,202.4.13学校终于开学了,地理教学就停下来。
儿子的中文阅读,我不再求量大面广,而是要阅读质量,我也没有更好的引导方式,对于同一个领域的阅读书目,我会象搭梯子脚手架一样,把相关的书目都选择好,内容难度上把握,要适合他的心智,根据他的阅读能力调整,而且不能只读一遍,尤其非虚构类文本的阅读,能够陪伴他读一段时间的,我尽量会跟他读,有个互动,一旦他兴趣日增,我就退出,只变成资源的提供者,他读他的书,我读我的书了。
在地理方面两年来的积累,无论是阅读还是音频,大部分都是第一遍,后面我准备抽出大块寒暑假时间,会再做第二遍,他喜欢的多读几遍就由着他,包括地理和历史的关联,也随着历史这条线的积累量而不断融合,还有《给孩子的地理历史》等几本书等着以后读,开学后全天上学,平时很难有时间去做那么多,加上他的新爱好——做手工,还有科学实验,哪样都需要大量时间,不过我从儿子地理启蒙中得到的启发就是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寻找契机,适时提供资源和环境,让孩子的兴趣得以发展出来,然后顺势去引导,就比较省力。希望小学毕业前还能把地理再好好读一遍,积累些背景知识,他到初高中不至于学得那么吃力,如果将来他选择地理专业方向,我觉得也很好,会支持他,这方面信息我也关注了很多,人一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方向,我觉得就非常好,而兴趣是可以早期铺垫的,这是我可以帮助他的功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