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2)
钱乙强调小儿体禀纯阳,患病后易从阳化热,所见阳证,热证较多,擅用泻肺甘寒柔润养阴,如泻肺之泻肺散,清心导赤散,凉肝之泻青丸等,慎用苦寒之黄芩,黄连,创立了补肾主方地黄丸,以金贵肾气丸去桂附之温燥。存六味之润养。治疗小儿伤风用大青膏,热病神昏,惊搐,用凉惊丸,抱龙丸。《小儿药证直诀.附篇.阎氏小儿方论》中的至宝丹,紫雪更成为治疗热病神昏抽搐的常用方,由此发展形成了儿科寒凉学说。钱乙被誉为“儿科之圣”。《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说:“小儿经方,千万看见,自乙始”别为专门,而其书亦为幼科至鼻祖。”
北宋时期,天花,麻疹等传染病流行,山东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去治疗,撰写了《小儿斑疹备急方论》,记录了用白虎汤及青黛,大黄等药物的治疗经验,是为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南宋刘昉等编著《幼幼新书》40卷,627门,整理汇集宋以前各种有关科学的成就,并有己见,内容详尽,取才广博,是当时世界傻瓜最完备的儿科学专著。同时期还有不著撰人姓氏的《小儿卫生总微论方》问世,从初生到年长儿童,各类疾病广泛收录论述,其中明确指出初生儿脐风不慎所致,和成年人破伤风为同一病源;提出了烧炙脐带的预防方法。
南宋陈文中著《小儿痘疹方论》(1241)《小儿病源方论》(1254)注重固护小儿元阳,以擅用温补扶正见长。陈氏提出“盖真气者,元阳也。”小儿饮食“炽热,吃软吃少则不病;吃冷,吃硬,吃多则病生”养子十法中包括“要背暖”“要肚暖”“要足暖“脾胃要温”等洋芋观念,这些都是固户脾胃,防止阳气受戕的具体措施。陈氏注重小儿生理上阳气不足和病理上易虚易寒的特点,遭小儿时病和杂病的治疗中,时时顾护气,认为“药性即问则固养元阳。”他将温补法广泛用于多种病症即疾病的不同阶段,只要有阳气不足见证,辄即取之。指出小儿特点有面白,冷证的症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