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初心不在的第4篇读书笔记。本周读书《好奇心》,作者【英】伊恩・莱斯利,拆书人蚂蚁私塾蔡垒磊。
我觉得好奇心这种东西,十分宝贵。
第一,好奇心的满足会给人带来满满的充实感和成就感。
第二,怀有好奇心的生活,是有活力的。为什么一定要有活力呢?好多人可能以为一成不变只是人们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之一。我就活在自己熟悉的圈子里,我就觉得平淡是真,快乐就好。其实,很多时候是大家给自己戴了高帽了。就像健身一样,需要人为制造一些阻抗和压力,才能锻炼到肌肉。大脑也是一样,长期从事高重复性作业,大脑一直处于平静状态,毫无新鲜刺激,久而久之就真的“锈掉了”。
当代父母们责任感都非常强。他们大概了解原生家庭对个人成长甚至未来一生的影响之大,所以很多人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我也是一个妈妈,我不打算通过“正确”的家庭教育,制造出一个多么优秀的人生。
我只是,只是真诚的希望,不要缘于我的影响,剥夺了未成年的他现在以及未来本应拥有的可能性。
比如,好奇心。
我无意激发,只想怎么才能保护好,不毁掉孩子的好奇心呢?
01 假装自己也是个孩子
当他发起提问的时候,学着他平时的样子,看他所看,想他所想,与之互动。
虽然,我们也曾经是个孩子。但长大后的我们,要再变回孩子,太难了。
人都是活在当下的。这个“当下”是你现在所处的年纪、身份和计划中的自己。
人应该活在当下。这个当下,是你能感受到的这一刻,虽然严格意义上来说,当你感受到时“当下”也已成过去。
So,不如试着抽离出第一个当下,像个孩子一样和他过好第二个当下。
02 觉察自己的好奇心
孩子们会好奇,但是并不懂得什么是好奇心。就像他会感到饿,自然去寻找食物一样,是一种本能体现。
我们也一样。自以为已经活了N久,对什么都不太抱有兴趣。其实我们的生活中还是有很多好奇行为的,只是缺少一些觉知而已。而且大脑对那些转瞬即逝的好奇念头,多做冗余信息处理。也就是你没有进一步的觉察、收集信息、思考、输出等一系列配套行为,大脑会选择忽略或忘记你的好奇念头,你自然觉得生活还是生活,你还是你,一无所变。
03 如何觉察
现代忙碌的成年人们,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当当。不是没有好奇,往往是好奇成本太高,没有时间。
那么是不是可以尝试按照自己的忙碌程度,采取不同的觉察方式呢。
我们暂且把忙碌程度量化为1~10,10为最忙,1为最闲。
当忙碌值在8以上时,你可以把脑子里的好奇念头先记录下来,手写或电脑看个人习惯。写进自己的清单,等空闲下来的时候,再依照自己的需求决定是否去调查学习。
当忙碌值在5~8之间,你可以先通过搜索引擎或一些相关的信息垂直网站等初步了解概要,如果这些内容进一步引发了你的好奇,你再去寻找大块的时间做深入了解。
当忙碌值在5以下的时候,你就不太受时间的困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