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年初,和朋友聊天,感慨自己在同一个行业、同一家公司待了太多年,局限在这个小圈子里,像一只井底之蛙,看不到外面的精彩世界。当然,现在想来,圈子太窄,不是环境的原因,而是自己探索世界的方式出了问题。互联网时代,何愁看不见外面的世界?
为什么会突然意识到圈子的问题?
缘于前天和导师聊天时,她分享曾经的自己也是个高能力低能量的人,后来通过不断换圈子、加入高能量的圈子,有了显著改变。
这令我想起之前网上有许多教人了解相亲对象的招数,其中一招就是认识对方的朋友,通过朋友圈子来侧面增进了解。
底层逻辑在于,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是社会性动物,我们会潜移默化地受到身边人的影响。
那么,圈子是如何发挥影响力的呢?
第一,圈子意味着机会
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对于专业领域的信息,圈子外的人只会看表象,而圈子内的人能够看清现象背后的逻辑和规律,掌握第一手信息,于是更能审时度势,敏锐嗅出趋势和风向,把握机会、降低出错风险。
最明显例子的是中国股票市场的“割韭菜”现象。何为“割韭菜”?意思是一部分股民亏本离场,新生力量又加入股市,像韭菜一样割了一茬又一茬。中国的1.5亿股民,绝大部分并不具备专业的股票知识,很多时候都在随大流、或者听从所谓的专家建议和“内部消息”。
事实上,当这些股民朋友们把自己的几万、几十万、几百万的血汗钱投入到股市当中时,对面与之博弈的是投入资本以亿为单位的专业投资机构,一批具有精湛专业背景的投资顾问,相比之下,谁更了解股市的真实行情、谁更能对动向做出风险预测、谁更能把握精准的投资机会呢?因此,大把的普通股民被“割韭菜”甚至血本无归的原因,不言而喻。
第二,圈子意味着平台和资源
前天以付费参与公开课的形式加入了一个微信社群,课程正式开始之前,安排了一个环节是邀请嘉宾分享和答疑。嘉宾是谁?不是公开课的主讲大咖,而是10位短时间内在各自领域小有成就的普通人,而实现逆袭的方法,归结为两点:第一当然离不开个人的努力付出,第二是借势,通过各种渠道,链接行业中有影响力的资深人士,留下印象、建立好感,在更专业、优质的平台上展示自己的能力和优势,大咖的称赞和认可能为自己赢得更好的背书,从而也拥有了获得更丰富、优质的资源的机会。
相信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即使进入的不是大咖牛人的圈子,同行业、同目标、同频的人聚在一起,各种观点、经验、资源在交流和分享过程中也能让人有所获益。因此,除了一个人孤军奋战、默默奋斗,加入一个好圈子,更能让自己进入成长的快车道。
第三,圈子意味着眼界和格局
罗胖在《知识就是力量》的一期节目中,说“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是和什么人在一起”,婚姻中选择谁做伴侣、工作中选择谁做同事、生活中选择谁做朋友,也就是选择进入什么样的圈子,是最需要慎重考虑的。
15年前,我从一所普通初中考入了当地最好的高中,前三个月,我都在接受各种心理冲击。首先是自己的身份,之前是年级的佼佼者,来到学霸云集的环境中成了中游水平,而更重要的是,身边的同学关注的事物远远不止学业本身,课间大家谈论黑格尔的哲学理论、肖邦的经典曲目、托尔斯泰的文学作品,探讨课本中的插图设计合不合理、公式推演有没有其他方法、社团活动策划案如何优化…….我只能当吃瓜群众,根本插不上话,一边赞叹一边惭愧。
当时互联网还没有这么发达,我默默借了一些书学习,只为让自己在围观讨论时不再一脸懵圈。久而久之,发现自己的知识面扩大了不少,思维方式也有了转变,和老同学聚会,大家说我好像变得有点不一样了。
人总是有趋同心理,让自己变得和大多数人一样。和游手好闲的人在一起,你难以成为上进青年;与优秀的人做朋友,你也会努力向他看齐;大家谈论娱乐八卦,你不会说政治局势;你希望自己有高眼界、大格局,那就找到这样的人、向他靠近。
对打造个人品牌的意义
在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我们通过各种平台展示自己的形象,同时通过有意识地打造个人品牌,来增强自己在他人心中的辨识度、扩大自己的影响力,甚至很多人通过营销手段来变现,获得经济收益。那么,你想把个人品牌展示给哪些人?影响到哪些人?你的受众和潜在用户是哪些人?都需要有意识地打造和经营符合自己品牌定位的精准圈子。
讲到这里,大家也可以盘点一下自己所在的圈子,符合自己的预期吗?如果不符,可以有意识地开始调整行动了,勇敢走出现有的圈子,你会看到不一样的全新世界。
圈子,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将成为什么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