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三天,终于把这本《银行行长不轻易说的理财经》看完了,收益匪浅,可以说这是我看理财书籍以来感觉收获最多的书籍。文章干货很多,不像很多打着吸引人的标题,实际却没什么内容的杂文。
预期收益5%-10%的人最幸福,不要期望太高,你惦记别人利息,人家惦记你本金,永远记住巴菲特名言:第一,尽量规避风险,保住本金;第二,尽量规避风险,保住本金;第三,记住前两点。我的理解是,不要狂热,对于自己不懂的,即使听别人说收益高,也要谨慎,不要轻易投入。对于这个我真是深有体会,第一次买股票就是听同事说买某某股票会赚钱,然后一股脑就买了,结果现在亏了50%。也不是说埋怨那个同事,她也被套牢了,只是由于自己啥都不懂也跟风闯入,甚至连这家公司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往事不堪回首,就当是交了个学费吧。
“1法则” 财务自由度=投资性收入(非工资收入)/日常消费支出*100%.这个系数越高越好,当理财收入远高于工资收入,你的财务会更自由,人生也更加幸福惬意。
“5法则” 流动性比率=流动性资产/每月支出。这个是指备用金,我们应该持有大概5个月左右的流动资金(现金及能够随时支取的活期存款、货币基金等),以防不时之需。不过这个比率也不应太大,流动性强意味着收益率低,所以不应留有太多流动资金,应该投入到别的能产生更多收益的地方。
“双10法则” 一个家庭的年保费支出一般占家庭年收入额的10%为宜。
“20法则” 该法则讲的是养老问题,60岁退休,假设活到80岁,就要准备20倍于目前年花费额(年收入-年储蓄)的积蓄,留到退休后做生活开销。这笔资金除了单位代缴的养老保险金,剩下差额需要自己每年筹集一点。每年筹集的养老金最好进行投资,一来可以增加收入,二来能抵消通胀损失。理财很大程度上是为养老做准备,一定要提前建立自己的“补充养老保险金”。
“35法则” 偿债比率=每月债务偿还总额/每月税后收入总额*100%,这一指标最好不要超过35%,如果未来预期收益较高,买房可以适当高负债,因为长期来看房产一般都是会升值的。贷款带车等消费则要慎重,因为车是不断贬值的,同样适合贷款买各种奢侈品。
“72法则” 本金翻一番所需时间(年)=72/年收益率(不含百分号)
“100法则” 这个法则描述的是股市投资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度量问题。你投资股市的资金最好占全部存款的(100-年龄)%。比如你的年龄是40岁,投资股票最高为全部存款的60%,剩下40%可投资低风险产品。该法则还可灵活运用:如冒险型的投资者可在按照年龄算出的比率再加20%,积极型可加10%,保守型可减去10%,消极型可减去20%。
消费比率=消费支出/收入总额*100%,该比率控制在40%~60%,攒钱和享受生活兼顾。
净投资资产与净资产比=投资资产总额/净资产,该比率等于或大于50%为理想指标。年轻时该指标低一点无所谓,毕竟买房要倾其所有或负债,随着年龄增长,该比率必须增大,特别是面临退休年纪,如果这时除了房子以外其他生息资产还是很少,养老就成问题了。
文章中提及各地的理财特色,可以说都是由于不同地区发展不同导致观念不同,所以理财习惯各有千秋,对于这部分内容我认为没多大意义,有凑字数嫌疑。
其中介绍了很多选银行理财产品的秘诀,要充分利用网银的便利,避免去柜台办理业务的不及时。对于银行礼品要理智看待,很多银行没有礼品但理财产品收益高,不要因小失大。信托收益高,但门槛太高,最低100万,我等凡人还是只能望洋兴叹,可关注银行理财产品,5万起投。单纯从实际收益来看,购买中长期理财更合算。如果找不到收益高于银行贷款利率的投资渠道,提前还贷就是最好的理财。
中间还系统的介绍了基金,包括基金分类及购买途径。选基金方法:参考历时业绩,选择规模较大,看准业绩波动规律,低收高抛。
文章最后列举了许多不同年龄阶段的理财案例,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理财目标和方法,总之我看下来总结就是:储备好足够的备用金,购买适合的保险来保障,最后根据自己的需求做好财产投资规划。这部分还是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建议大家可以仔细阅读品味,也可找到自身的影子做参考,这里就不加多赘述。
最后借用书中的一段话与大家共勉:没有绝对的穷人,只有绝对的懒人,把财富当做孩子一样照料,你的生活会多出很多乐趣。希望我们都能实现财富自由,生活得更有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