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孩童时便熟知的诗句,听时不知其中意,知时已是其中人。
十几岁的清明时节,都在学校里度过,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二十几岁的清明时节,我基本都循着烟花三月下江南的惯例,去踏青,去游历,家里扫墓祭祀的事情,都是爸爸妈妈操办,无甚大事,也不要求我回去。只有2011年的清明节,我回到老家,和爸爸妈妈一同去祭拜外公外婆,告诉他们我已经在北京工作。三十出头的清明时节,随着一些变故的发生,变得不一样。今年我和妈妈一起,从北京到家乡,依次祭拜外公外婆,爷爷,爸爸。尽管交通已经很便利,但花在路途中的时间还是需要两天。当然,路途越是遥远,越是让我感悟到怀念的意义。
生命是流动的,有生就有死,有人到来也有人离去。这样的流动对于个人来说是时间旅程的不同站点,对家庭而言是繁衍生息的必然结果。所以,在莺飞草长万物回春的时节,祭拜故去的亲人,不仅是充满仪式感地对待死亡,更是满怀感恩地对待生命。怀念的意义,是为亡者,更是为生者,知来路,识归途。
无论各地习俗有何差异,清明祭祀的核心终归是大致相同的。一来扫墓除草,看看亲人休息的地方是否安好,需要维护修葺的,集一家之力做好,希望故去的亲人安得其所。二来诉说思念,一年又过去了,在世的人总会在很多不经意的瞬间想起故去的亲人,音容宛在。于是在墓碑前啜泣,烧祭品,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得好。三来寄托希望,说说家庭近况,谁又长大了,谁又远行了,谁又添丁了,希望亲人庇佑一家平安。
清明祭祀,仪式感不亚于春节。仪式感的意义,恰是在一个特殊的时点通过一定之流程强化人的责任感。随着一年又一年的祭祀,小孩子长大了,需要知礼仪,明白祭祀是何物;年轻人远行了,需要懂得肩负的责任,渐渐扛起家庭的重担;中年人慢慢衰老了,需要告诉后辈家族历史,传承家风家训。每一代人都可以在清明的轮回中找到怀念的意义。
因为爱,所以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