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娟娟妹
声明:文章内容为“亦为青少年教育” 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或合作请与“亦为青少年教育”微信公众号联系:see_do_get
看过几篇一年级小朋友的看图写话,图中不是小朋友给老奶奶递上一个苹果就是给洗衣服的妈妈送上一杯热水,小朋友的结语大多是:“你真是一个乖孩子!”“你真是一个孝顺的孩子!”
看到“乖”和“孝顺”,忽然记起《弟子规》中“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现在的孩子,早的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接触国学,四五岁的孩子背诵《三字经》《弟子规》朗朗上口一字不落。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做一些释义,而有些就任由孩子囫囵吞枣。
我不反对孩子学国学。但在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VR、AR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再来读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的《弟子规》(《三字经》作者归属,相传出自宋元之际宁波大学者王应麟之手),不思辨不顺应时代进行释义,而是照本宣科,很难达到习国学的初心。
教育的本质是开悟心智激发善意。学习国学,不仅要知其然还应知其所以然,然后,对自己认同的国学要义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
说直白点,孩子会背诵“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是一回事,可以应付语文考试;但孩子将来是否就孝顺父母,还是未知。因为孝顺不仅是个形容词,它更是个动词。
一则真实的故事:我妈妈和我爷爷(也就是妈妈的公公)
那一年夏天,爷爷去姑妈家小住,不幸的事发生了。
姑妈在驾校旁开了一间小商店,卖一些零食香烟。顶着中午的烈日,爷爷去换姑妈回家吃饭的路上。突然,爷爷脚踩脚后跟,一下摔到在地。发现睡在地上的爷爷,路人不敢把爷爷扶起来,急忙叫来家人,打了120送爷爷去医院。
爷爷的腿摔断了,医生接上以后,姑妈借口说店里生意忙,而在家全职带我的妈妈成了姑妈的接力棒。
爷爷已经80好几了,骨头哪有那么容易就接上,加上爷爷躺在床上不能动弹,自然每天都能听到爷爷喊疼的声音。拗不过老人的请求,心软的妈妈帮爷爷去掉了做牵引的东西。骨头很快就又错位了,从此爷爷的生活就在床上了。
爷爷瘫痪了,吃喝拉撒全在床上。妈妈坚持每天帮爷爷打扫个人卫生,夏天每隔一天给爷爷洗澡。虽说是瘫痪在床,爷爷的体重可一点不轻,1米73的个子,体重约有130。
邻居打趣我妈,“哪有媳妇给公公洗澡的?”妈妈笑笑说,“没办法,不洗的话,皮肤会烂掉。”
爷爷瘫痪在床8年,姑妈逢年过节回老家一趟,每次回来给妈妈一两百,说:“你给爸买点好吃的,我还有事先走了。”爷爷总会补上一句:“又走了?你有那么忙?”
8年来,哪怕是爸爸在家的日子,无数次梦中惊醒,爷爷只会叫着妈妈的名字。只要妈妈回应一声,爷爷又能闭上眼睛安静的睡下。
邻居的老奶奶见爷爷无聊,下午没事就会找爷爷聊天。看见爷爷红润的脸庞,奶奶总会说:“你看,你好有福气,媳妇这么孝顺,你闺女总是来了又走。” “就是,她确实是个好媳妇。没有她,我恐怕早……”爷爷感叹道。
最后一年里,爷爷经常做一些糟心的事,(半夜梦游,床上到处是粪便)妈妈醒来总会问:“爸,你看你怎么这样?你究竟要干嘛。”爷爷的回答,让人哭笑不得,“你看,我在地里刨土豆。”手里还一边比划着。
妈妈嘴上碎碎念,一边打扫卫生,换谁遇到这事没一点埋怨呢?(毕竟这日子已经持续8年)
爷爷弥留之际,嘴里都一直喊着妈妈的名字。
妈妈是一个不识字的人,不会讲啥大道理。在爷爷患病后8年的时间里,她一直守护陪伴在爷爷身边,做饭洗衣端屎端尿。她也从不在亲戚面前叫苦或是表功,将照料老人作为一个媳妇的本份。她用自己的行动完美诠释了孝顺。
行为重于语言
身教大于言叫
编辑:Lu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