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一直认为,人在无压力下是最健康的,也就是古人修身养性那种悠哉状态,比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其实,在这种快速发展的时代,想过陶渊明那种生活,只能偶尔为之(户外度假)。
因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一定是伴随着忙碌(社会协作和竞争),投入更多时间在工作上。而驱动这种长时间的工作,一定程度有压力。
那种追逐梦想的动力,本质上还是一种压力:对现实中自己 处境的不满。
结论:压力如影随形。
那完全无压力的放松状态,是否是最佳的生命状态?这种放松,应该说是心理放松。
我先从身体压力说起,健身是最好的例证。
肌肉的生长,本质就是肌肉纤维的撕裂和拉伤,就会变得更粗壮、更有线条。
骨骼的健壮也是类似的原理,每周几次让自己身体超负荷的撸铁,会让骨质更致密,更显年轻。
听说有人做过一个生物实验,将干细胞放在培养皿里,如果通过外界给其施加一定的压力,这些干细胞分裂速度更快。
还有一个实验,给一群老鼠只让其吃的7分饱,这些老鼠的细胞衰老得更慢,而不是完全吃饱的舒适状态(饥饿的压力)。
像上面的肌肉和骨骼的生长,其实也包含另外一层含义:有张有弛,运动后的修整和能量补充。
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可以说一个人气场,应该是其生命力的体现。
像媒体人物董明珠今年66岁,俞敏洪今年58岁,这些人应该曾经的压力都比我们大(30来岁事业起步),但看起来都比同龄人有活力,年轻。
我举的这些社会精英并不是个案,而是普遍的。当然,让他们保持年轻的,离不开这些人成功后,优厚的物质条件和强大的自律(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正面迎接压力的人生态度。
相对于另外一群人,比如偏僻幽静山村的老人,简单生活、与世无争,很多也很健康、长寿。但我们可选择的生活环境,一般在都市,高节奏。
说到组织,什么是健康的状态?
发展,发展,发展。
为什么发展才是硬道理?
发展是一种增量思维,个人收入增长的预期,主要来自于外部市场。
如果企业发展停滞,个人收入取决于组织内的存量分配,内耗和内斗在所难免。
组织发展和压力有什么关系呢?
就像上面说到的个人健康和健身的关系,组织发展也是一种力在驱动。
人天生是懒惰的(最节省能量的方式),运动其实是反人性的。
小孩为什么好动,可能是遗传祖先的基因,因为只有不停地活动才能找到食物,才不会被外物杀死。
渐渐长大后,进入成年期,没有了生存压力,人就会回归到懒惰状态。
而这种懒惰,最可怕是头脑不运动:不想主动深度思考,不学习,学习也是反人性的。
运动和学习,一个是体力训练,一个是脑力训练。
我们无法选择田园生活,就只有与压力随行。
所以,主动拥抱压力,有张有弛,也是一种很健康的生活方式,就如同健身和健康体魄的关系。
如果选择无压力,不思进取,等待我们的将是另外一种压力:生活拮据,百无聊赖,来自公司、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这是一种颓废、无奈和绝望,并且可能伴随终生。
这就是大多数中年油腻男的生活,因为只有食物的快感,是可以轻易获取的,其它都需要很艰辛的努力,比如金钱、健硕的体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