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孩子的教育,不少家庭花时间、花精力、花金钱难以计数。没有个满意的教育结果,家长当然心焦。如,“小学一直都挺好的,怎么上了中学反倒跟不上了?”还有,“学习差点我也就认了,脑袋木的就剩下脾气大”……
孩子都有学习的天性,在很小的时候就会表现出来。为什么看到的是另一个样呢?
前文《教学与学习统一在提升脑力的目标上,才能实现培养孩子的目的》的学习“爸、妈”生字的例子。当孩子“为什么‘爸’这样写?‘妈’那样写?”的疑问得不到解决,学习的热情就会受到压抑。
压抑累积的压力多了,必然产生抗拒或以其它形式爆发。但每一次抗拒或爆发,都会引来更直接的批评、埋怨,甚至责罚……恶性循环,必然产生恶性结果。不找到破解方法,很难达到培养孩子的目的。甚至,陷入怎么“养个冤家”的纠结。
脑力是教育的结果指标
“知识不是文字文章的本身,而是文字文章背后的联系。”知识的学习必然经过“追问、探讨”过程,才能找出“‘父、巴’和‘女、马’”与“爸、妈”二字的联系。过程中的动嘴、动手,是孩子大脑活动能力的体现,也是训练大脑活动能力的过程。
动嘴、动手的大脑活动能力,称为脑力。它包含了从分析探讨到“文字文章背后的联系”的学识转化,也包含提升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还包含提出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学习追求的强化。提升脑力的四步过程,是主题活动教学的过程。不掌握“文字文章背后的联系”的知识、不提升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和不培养学习追求的学习,难免越学越累没有成就感。
“脑力是教育的结果指标。”这不是说不要“记忆更多内容,答对更多考题”和取得更高考分。而是按脑力提升规律,帮孩子建立学习动力系统,为稳步提升打基础。
从“玩中学”更容易看出孩子的学习天性。孩子们总是在“好奇”中,开始“尝试”玩耍;在“尝试”玩耍中,提升能力;然后,产生按自己的“创意”进行玩耍的意愿。即,“好奇尝试→学能转化→创意实现”。这一循环模式包含动力特性,被称为学习动力系统模式。
在世界脑力研究会和中国脑力协会的脑力训练营中,孩子们有着出色的表现。如,“神奇数学:永远不变的13”。孩子们在似懂非懂中,就饶有兴趣的边玩边证明“永远不变的13”。然后,自动自发的在玩中挑战“永远不变的15或12”。在“创意作文:永远不变的13”写作中,他们竟然完成了千把字的数学小论文。
把“学习知识”和“培养脑力”结合起来,为孩子创造学习成就感。了解主题活动教学过程,可以运用“脑力四步”和“学习动力模式”给孩子测测。一定会发现孩子的学习潜能。
学习外动力系统与脑力动态训练
“脑力四步”和“学动模式”的“学习追求”和“创意实现”,是两个方面考核孩子的学习自主性。孩子的学习,受后天建立的学习动力系统调动。建立学动系统,孩子才能在“阅读背诵、作业刷题”中学习掌握“文字文章背后的联系”。缺失学动系统,孩子的学习很容易演变为被动应付。
学习动力系统,包括看得见的“动嘴、动手”活动式学动部分,简称外动系统。也包括对应的大脑功能系统部分,简称内动系统。程序化的步骤,称为系统模式。如,中小学阶段的学习外动系统是“好奇尝试→学能转化→创意实现”,内动系统是“关联强化→体系构建→优化升级”。二者相辅相成,组成动力系统。
学习动力系统与生理功能系统不同,后者与生俱来。前者的学动系统与人类基因的天性有关,但个性化差异很大。了解建立学动系统的脑力训练很重要。
针对外动系统建立的脑力训练八大课程,包括学业活动、社会活动、系统记忆、学能竞技的动态训练。其中的学能竞技,包含学能提分的动态训练。学业活动的动态训练,小学生有五个脑力训练课程。即,快乐语基、智慧阅读、创意写作、神奇数学、烧脑英语。
脑力训练课程的要点,一是帮助孩子建立“文字文章背后的联系”,完成知识的学习;二是帮助孩子建立学动系统,增强学习动力和培养脑力四步基础。
建立学习外动系统的考核指标,是包括“学能转化”的提升脑力和“创意实现”的自发性。目的,是增强与学习内动系统的关联,促进学习内动系统的建立。
学习内动力系统与脑力静态训练
学习内动系统模式的“关联强化→体系构建→优化升级”,是脑功能系统活动特性。与外系统和其它动力系统的关联,促进学动内系统强化。然后构建新的体系,扩大和优化升级。如,从学习内动系统→构建语文体系→语文动力系统,实现优化升级的学习动力系统。
学习内动力系统由千百万个神经元组成。其工作机制,是神经元的集合智能。即,形成的系统对接收信息进行加工、筛选、分析等,以及系统自身升级、关联外动系统和其它功能系统的智能活动。学动内系统的工作机制,受脑频环境影响。
脑频环境,是神经元和学动系统的脑电波状态。如,脑频在14-30赫兹的β波时,人处在兴奋或焦虑、敏锐或躁动等状态,注意力偏重于感官;脑频在8-13赫兹的α波时,人处在意识清醒、思维敏锐等状态,注意力专注不易受干扰……
建立和发挥好学习内动系统,维护脑频环境很重要。
脑频的产生分内外渠道,受同频共振影响。如,学动系统正常工作时产生8-13赫兹的α波,受指责羞辱时产生14-30赫兹的β波;外界环境,如激昂的音乐或与他人的交流探讨,会因同频共振产生相应的脑波。上世纪80年代,神经反馈技术运用于医疗。
本世纪国内率先研发生产助学训练仪,并成功植入睡眠枕。为建立和强化学动系统,提供了更简捷的训练方式。研发的神经反馈转化技术、骨传导技术和助学睡眠训练技术,通过权威部门认证获得多项专利。2021年,入选世界脑力研究会和中国脑力协会“脑力科技产品”。
助学睡眠训练技术,被称为脑力静态训练。可自选的调理焦虑情绪、提升专注力等12种模式,操作简单,激发孩子正能量、提升智商和记忆力,改善脑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