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宝宝》的出现,为很多父母敲响了警钟。
越来越多的父母开始懂得,真正的爱,是父母在恰当的阶段,从孩子的人生退出适当的距离……
阅读今天的文章前,简慧爱邀您思考:
●您家里是否也出现过追着孩子喂饭的情况?
● 您是否未经孩子同意,干涉过孩子的隐私?
前几天,中国女孩导演的动画短片《包宝宝》喜提奥斯卡最佳影片,让中国式亲情又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包宝宝》堪称中式亲子关系的精准写照。“包儿子”长大了离开家庭,创造自己的人生,妈妈却觉得是被子女抛弃了,宁愿把“包儿子”吃掉毁掉也不让他走。
为人母者,谁不能理解放手的不易呢?
但父母的爱一旦失去了应有的界限,随之而来的就是让人窒息的控制欲,而控制的尽头,必然导致毁灭。
不管我们如何不舍,孩子总会长大,会松开父母的手,走向属于他的世界。
我们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慢慢退出他的空间、退出他的人生。
父母应该何时退出孩子生活?
在孩子少年时期,请父母学会及时退出。
孩子3岁时,请退出他的餐桌
小时候我们常抱怨:有一种饿,是你妈觉得你饿。为人父母后,这种无奈又轮回到我们的孩子身上。
演员狄莺曾自爆,自己每天花七个小时盯着儿子吃饭,一个月把儿子养胖五公斤。
很多家庭,孩子吃饭,就是妈妈、奶奶、姥姥追在屁股后面喂。孩子不吃,妈妈要是不追着继续喂饭。
奶奶、姥姥总在一旁说:“孩子这么小,自己哪能吃得饱?”拿起饭碗,自己继续追着孩子。
结果,孩子3、4岁了还不会独立吃饭。
宁宁3岁的女儿刚上幼儿园时,每天放学都喊饿。她一开始很高兴,孩子去了幼儿园后更爱吃饭了,是好事。奶奶却怀疑,是幼儿园伙食不好?还是没按时给孩子吃饭?
还没等找老师求证,老师就主动在微信里跟她说:“你家孩子一吃饭就东跑西窜,抓都抓不住。” 孩子在家里都是大人追着喂, 3岁了还不会独立吃饭,幼儿园孩子多,老师管不过来,就只好挨饿。
经常被大人喂饭的孩子,除了难以独立吃饭,还会对大人产生依赖,没人喂就不知道该不该吃、吃什么、吃多少。
有个女孩从小就被喂饭,于是越吃越多,可是吃再多似乎都不饱。长大后,只要身边有食物,她就忍不住往嘴里塞。这就是心理学中典型的“内部感知力迟钝”。
如果孩子吃饭时,只要一张口,大人就把食物塞过来,孩子就失去了判断机会,久而久之,感知饥饿、饱胀的能力就变得迟钝。
吃饭是孩子自己的事,请把这项“权利”还给孩子自己。
孩子从1岁开始,家长就可以引导孩子用手抓东西吃;2岁左右,家长可以锻炼孩子使用简单的餐具;到3岁,孩子就可以独立吃饭了。
请家长慢慢退出孩子的餐桌,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五谷的醇香、菜蔬的青脆、汤汁的鲜美,让他去感知一餐一食间热气腾腾的生活。
毕竟,好好吃饭的孩子,走都到哪里,都不会亏待自己。
孩子5岁时,请退出他的卧室
让孩子在适合的年龄与父母分床睡,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自理能力,促进孩子的心理成熟,防止孩子长大后对父母的过度依赖,培养孩子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
身边有一个极端的案例,朋友家的亲戚,从小到大都跟妈妈睡,已经形成了严重的心理依赖,17岁了,已经读高中了,每晚还必须跟妈妈睡,否则就睡不着。
过晚分房睡,孩子会对父母产生依赖心理,独立性差、情感脆弱,影响心理健康。
家长在孩子2-3岁时,可以适当尝试让孩子独睡,这个阶段可按孩子的心智发育和接受程度而引导,不可以强迫。
等孩子长到4-5岁,最好让孩子独睡。4-5岁是孩子是独立思想形成的关键时刻,性心理也得到发展,为了培养孩子的独立,建议让孩子逐步养成独自睡觉的习惯。
孩子分房睡是一个过程,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抗拒分房,可以先分床,再分房,循序渐进地完成。
其实,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的过程,也许有一天,你还没反应过来,他已经做好准备请你退出了。
就像马伊琍的女儿,当发现同学都自己睡了,于是主动提出分房睡。面对这次“分离”,没准备好的反而是马伊琍,女儿睡着后她在微博感慨:“内心有些许失落,好像,好像我还没有做好准备,这一天居然就来了。”
孩子6岁时,请退出他的浴室
经常有妈妈带五六岁的儿子到女浴室去洗澡,面对别人的不满,她还不耐烦地说:“小孩子懂什么?
演员钱韦衫在《康熙来了》中就曾爆料,自己会和已经9岁的孩子一起泡澡。主持人和观众对此都表示震惊,她却笑着说:“可是他在你眼中还是个小孩啊。”
0-6岁,是对儿童性教育最为关键的时候。
科学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孩子渐渐有了性别意识,甚至有些两岁就有了朦胧的性别意识,比如两岁多一点的孩子,就会说:“妈妈、奶奶是大NEINEI,爸爸、爷爷是小NEINEI”。
当他看到别人的隐私部位时,他会有好奇,但也会有不自然。当别人看到自己裸露的身体时,他也会有最原始的羞耻感。
这个时候,我们不仅需要帮助孩子正确分别性别;更要和孩子强调保护自己的身体与隐私。
此时,家长就应该退出孩子的浴室,注意规避异性亲子共浴,无论是在家还是在澡堂,都要尽量避免。
同性父母可以多和孩子在洗澡过程中交流,教孩子注重保护自己的性别隐私。要让孩子知道异性的裸体不能随便看,别人不能轻易触碰自己的小丁丁或者小妹妹,不能随便抚摸自己,在众人面前露出自己的生殖器是不对的等等。
无论是女儿,还是儿子,都要学会爱惜自己,保护自己。只有这样,未来,他才能够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平安喜乐。
孩子7岁时,请退出他的私人空间
动画《包宝宝》中,小包子房间和朋友煲电话粥,聊得正嗨,妈妈躲在贴着非礼勿入标示的门口偷听,不下心推开了门。小包子发现后,脸色立刻变了,生气得把门重重关上。
知乎上有个提问:父母进房间不敲门是什么体验?超过一半的网友表示对这种行为很反感。
初中的时候,同桌很爱写作,写的作文常被老师表扬。
她放学回家后会自己在房间里写一些诗歌文字,第二天上学的时候哪给我们看。她的文字总能精准地说出我们那个年纪独有的幻想、焦躁和不安,写到我们的心坎上去,我们都觉得将来她一定能成为作家。
后来,有天,她没像往常一样给自己头天写的文字,整个人特别沮丧。
在我的追问下才知道,在房间写诗的时候,她妈妈突然闯进来,发现了她在写诗的事情。她妈妈认为她不学无术,断定她一定在谈恋爱,一气之下把她写诗的本子全撕了。从此,她再也没有写诗。
作为父母,我们最大的挑战就是如何与孩子保持亲密的关系,同时又要给予孩子一定空间和私人领地。
有研究显示,7岁是孩子喜欢独处的年龄。父母不擅自闯入孩子的房间,会让孩子对物理空间有掌控感,这种掌控感会延伸到心理空间上,保护孩子的自我意识。
从7岁起,父母就应该退出孩子的私人房间了。家长进门前,务必要敲门,经过孩子允许后再进入。
“敲门”这个看似简单的一个动作,其实是对孩子隐私的尊重,这种界限感会让孩子很安心。
如果家里没有儿童房,家长也可以给孩子划定一小块区域(游戏区或者阅读区都可以)。告诉孩子这是他的专属空间,他可以自由使用里面的东西,自由地安排活动,如果他想要自己待一会儿,那爸爸妈妈都不会打扰他,如果你也能告诉他你自己的私人空间在哪,相信他会更好的理解“互相尊重”这个词。
一个被尊重的孩子,才能学会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父母退出孩子的房间,留给他的是一方小小的天地,更是一个大大的世界。
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最终独立行走天下,父母不可能一辈子为他们遮风挡雨。
3岁,你退出餐桌,孩子才能学会吃饭;
5岁,你退出卧室,孩子学会拥抱黑夜;
6岁,你退出浴室,孩子知道身体界限;
7岁,你退出房间,孩子懂得尊重隐私。
正如诗人纪伯伦在《论孩子》中所写:孩子是独立的,是与父母平等的个体,父母只能给孩子以爱,却不能代替他们思想、灵魂的形成。
父母能做的,就是给孩子一双独立行走的脚,同时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和空间。
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
都不是你们的孩子,
乃是“生命”为自己所渴望的儿女。
他们是借你们而来,
却不是从你们而来,
他们虽和你们同在,
却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以给他们以爱,
却不可给他们以思想,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们可以荫庇他们的身体,
却不能荫庇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
是住在“明日”的宅中,
那是你们在梦中也不能相见的。
你们可以努力去模仿他们,
却不能使他们来像你们,
因为生命是不倒行的,
也不与“昨日”一同停留。
你们是弓,
你们的孩子是从弦上发出的生命的箭矢,
那射者在无穷之中看定目标,
也用神力将你们引满,
使他的箭矢迅疾而遥远地射了出去。
让你们在射者手中的“弯曲”成为喜乐吧;
因为他爱那飞出的箭,
也爱了那静止的弓。
纪伯伦 著 冰心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