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幼儿园里的学生奶停了半年后又开始供应了,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这可是一件非常让人开心和炫耀的事。这不一放学闺女就和我唠上了:“爸爸,我们幼儿园今天老师发的水蜜桃味的牛奶可好喝了,我一点都没剩都喝光了!”“真的啊,你们幼儿园真好,每天上学有老师带着做游戏、画画、还有水蜜桃味的牛奶喝,俺们每天上班都没有,爸爸真羡慕你”。“爸爸,我有个好主意,下次老师再发奶时,我悄悄的把牛奶放进书包里,就告诉老师说我喝完了,放学拿给你喝,你不就可以喝到我们幼儿园里的奶了”,“真的啊(故作夸张妆),你怎么想到的这么好的方法的,你真是个有办法的小姑娘,爸爸好喜欢你啊”,“我早就想到了(神气活现的样子再次出现)”。
这还是上周五接女儿放学时我们爷俩的对话,今天接宝贝放学,一见到我就拉着我的手“爸爸 爸爸告诉你一个好事儿”,我连忙蹲在女儿面前,伴随着她噔噔噔噔的欢快的声音,从书包里拿出来一盒水蜜桃的学生奶,一脸稚气又神气活现的对我说:“爸爸,给你的,可好喝了,真的!”,还一边给我插上管儿。原先想着宝贝儿有个把奶省下来给爸爸的念头就已经很感动很知足了,没想到这个丫头竟然真做到了,对于一个还不到5岁的孩子来说,即能够抵抗住自己对奶的诱惑,又能抵抗住小朋友们集体喝奶那种画面的诱惑,这已然是一件非常难做到的事情了!一边按照宝贝的“安排”喝了一大口奶,一边把女儿揽在怀里狠狠亲一口,一边说“谢谢宝贝宁宁,真好喝”。得到爸爸的再次赞扬与鼓励,回家的一路上,女儿快乐的就像一个小弹簧又蹦又跳可爱极了。
记得几天前和一个同事聊起家里的两个孩子,说老大比较自私,不论是吃的还是玩具都是先济着自己,既不考虑父母也不让着弟弟,反而是老二有时还会记着爸爸妈妈和哥哥,让家里人很是头疼,老大因这事也没少挨批,可是收效不大,最后得出一个结论:老大比较自私,老二懂得分享。可是事实真是这样的吗?这事也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两个孩子,老大比老二大11岁,就像我那位同事分享的一样,记得早些时候,我们一家去逛超市,买回来很多吃的零食,一开始老大都是把买回来的零食一股脑的堆在他自己的床头关起门来独自享用, 妹妹想吃,还要我们做爸妈的特别申请才能给那么一两点。反而倒是妹妹有好吃的总是想着分享给哥哥。这样的状况让我和我的爱人也一度感觉有点闹心。
同样的父母养育了同样的孩子,而两个孩子身上所呈现出来的特质和习惯却又表现得那么不同,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十几年关于心理学和家庭教育方面知识的学习经历让我习惯于在遇到问题时不纠结于问题所呈现出来的表象,而是去探究事件背后蕴含的本质,不纠结于问题的为什么,而是怎么做才能去改变。我们姑且把孩子暂时所呈现出来的一些自私和不懂得分享看做是一个问题,学习的经历告诉我,所有孩子身上呈现出的问题都是父母养育方法和家庭环境的问题,这让我开始思考两个孩子成长过程的不同,还有就是思考我们的父母把我们养大的过程中,又有哪些“成功的经验”被我们正在传承和应用?
首先,分析自己的成长过程,记得小时候家里很穷,有点什么好吃的,爸爸妈妈总是紧着哥哥和我吃,而自己呢要么不吃或者仅是象征性的吃一点点或者就是做一个夸张的张口吃的动作就当是吃了,然后我们就心安理得的独自享用了。记得早年时妈妈经常自豪的说小时候家里包一顿水饺,可以让哥哥一个人吃一个星期,故事里没有我,应该那时我还没有出生。有了我以后记忆里也是家里好吃的都是先紧着我吃,一直都是这样心安理得享受着爸爸妈妈的照顾,即使自己已经长大,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孩子,爸妈在家里由二等公民变成三等公民,我由一等公民变成二等公民,一切都是这么的自然和心安理得!
后来家里由一个孩子变成两个孩子,老大由一等公民地位开始悄然发生变化,开始变为次一等公民。如果说我们小时候的一等公民地位是因为物质的匮乏,那么现在的物质已经可以说极度丰富了,所以我们所有好东西都还是以孩子为第一位,除了爱孩子,更多的还是传承了我们父母把我们从小养大的方式和模式,属于我们不用刻意的去学,只是因为司空见惯从而变得习以为常的潜移默化。同样的,我们习惯于看到我们家的老大也这样去对待他的弟弟妹妹,可是我们忘了弟弟妹妹不是老大的孩子,他们同样是孩子,而我们这种养育模式传承的是每一代人都是克己奉献的是他的下一代,而不是同代。就像我在觉察到这些后,观察我和我的爸爸妈妈,我发现即使我现在已经四十多岁了,家里的“好东西”,爸妈还是会紧着让我先享用,而我呢,同样的情形也是先紧着自己的孩子!一切似乎都那么顺利成章。
就像我们抱怨老大不懂得和弟妹分享好吃的一样,现在社会上频见不孝子孙不懂感恩,不尽赡养老人义务的报道。每当这样的报道一出来,评论区都是对不孝子孙铺天盖地的声讨与谩骂。作为一名心理学爱好者,看到这样的报道,已经开始习惯于透过事情的表象去探究事件的本质!千里之冰非一日之寒,就像前面所说的,孩子从小的时候开始,就已经从父母那里树立了根深蒂固的观念:孩子第一位、自己第二位、父母第三位,在这张家庭序位图里,父母是最不重要的。所以,在这样的类似的家庭环境里养大的孩子,出现几个不孝子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可是为什么老二总表现的比老大爱分享呢?第一,老二出生前,老大是唯一的一等公民,在老式的家庭环境里,不需要分享,也没人让他实质上去分享,所以老大大多心理根本没有这个分享的概念。第二,老二出生时家里已经有一个一等公民,从父母那里一开始就被灌输了要与哥哥分享的观念,而每次分享后还能得到正向的鼓励,所以老二心理有这个概念。而且有些父母对于俩孩子分享这事总是批评老大,让老大对于分享感受到的都是一些负面的不好的感受,不止让老大对分享产生厌恶的情绪,还会把老二看作是对他的一种威胁,所以这也是父母越强调,孩子越自私的原因所在!
当看到这事情表象之后的这些成因之后,我开始反思:怎么样才能培养出孝顺的孩子呢?综合起来主要有三点:第一就是重建家庭序位,凡事“长着先、幼者后”,爷爷奶奶第一位,爸爸妈妈第二位,孩子第三位!第二就是对于家里出现的一切尊老爱幼的行为给予积极的正向评价和鼓励!鼓励孩子为家庭付出的每一个好的想法和行为!第三时刻提醒自己,孩子的问题不是孩子的原因,都是父母的,把要去批评指责孩子的话收回来激励自己去学习,去改变,对孩子多一份包容,用爱去引领孩子的行为。慢慢的我看到,奶奶过生日,儿子主动送了个钱包,爷爷过生日,儿子主动去订蛋糕,看到我喝酒,女儿主动说爸爸我长大光给你买酒喝!这些都是我想要看到的!
让感恩父母成为一种习惯,让尊老爱幼成为永恒的家庭氛围,而不是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这也是我想要传达给每一位父母的一个信念!不管怎么说,一个心里总装着父母、装着家人的人总是有责任心的表现!社会心理学上有一句话这样说,一个人心理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往心里装人的过程!在孩子幼小的心灵成长过程中里,先在心里装下父母,再慢慢习惯于装下越来越多的人,不应该是我们每一个宝爸宝妈的责任吗?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