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和几位朋友聚餐,孩子们在一边儿玩着,我们在阳台上趁着夕阳的余晖摆开摊子烧烤,吃得油光满面,眼看明月爬上中天,就着月色小饮了几杯。
酒足饭饱开始闲聊,一如既往,说着说着就绕到了孩子的教育上。
朋友C的儿子在三岁以前一直送在村里的私立托儿所,(本地三岁以下送托儿所,三岁以上送幼儿园),学费是一个月一个爱疯6的标准,幼儿园小朋友家里条件都不错,小朋友们一年要和家人去国外度假两次,偶尔邀请同班同学去家里开party,家里居住环境和吃穿用度都属上等。家长受过良好教育,因此对孩子的教育也格外重视,家家的书房都为孩子开辟了一隅作为家庭小小绘本馆。
满三岁离开托儿所之后,C本想继续送儿子上私立幼儿园,但是因为已经招满,没有位置,所以,只好送进了本村的公立幼儿园,要说小孩子们调皮打架也属正常,但是经常不合己意就打人、抓人、咬人,这真的是属于家庭教育的缺失,公立幼儿园小朋友的家长自身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就有高低之差,从孩子们在幼儿园待人接物的品行看,除了本性之外,也折射出了父母的素质。
国内很流行阶层固化的说法,想想,这在国外也是如此的,教育拼爹拼妈,拼的是爹妈的素质,素质高的人知道教育的重要并且享受到了高水平教育带来的福利,自然会重视教育;拼的也是财力,财力把阶层鲜明地分开,但是财力的背后是父母求学时的努力和工作的打拼,也是他们的原生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
私立学校的流行,就是用财力把阶层区分开,从一开始的幼儿教育就进行区分,那么阶层固化真的在所难免。
国内的学区房,国外的私立学校,都源于此。
要求不高500字,先写这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