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本纪》讲述了夏朝大禹治水、如何治理九州以及他的后代王朝更迭的故事。
先介绍了大禹的身世,他的父亲是鲧(gǔn),鲧是颛顼的儿子,黄帝的玄孙,名叫文命。尧在寻求可以治水的人的时候,有人举荐了鲧,但尧说他违背天命、败坏家族,不想启用他,但经过大臣的一番劝说后还是让他去做了。后来舜袭得王位,发现鲧没有做出成绩,所以流放了鲧,鲧客死他乡。大禹子承父业。
大禹是个品德高尚,生活简朴的人,因父亲的前车之鉴,所以他努力治水,在外十三年即使路过家门也不回家。他划定九州的土地,疏导道路河流,修筑堤坝,测量山川,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土地的品质制定进献贡品纳税的的标准。
文中记录了禹的巡视从冀州开始,分别经过兖(yǎn)州、青州、徐州、扬州、豫州、梁州、雍州,各地不同的地形地貌,不同土地质量和纳贡缴税的标准,以及各有千秋特产。并记录了开通的九条山脉道路、多条河流,具体的地理位置和起点、途径和终点。
大禹和伯夷、皋陶上朝与舜讨论治理人民的话题,提出要修养自身,宽厚待人,理解臣民才能让他们安心工作和生活。可以从一个人的行为来观察他的品德,人要有九种德行,分别为:宽厚而威严,温柔而坚定,厚道而恭敬,有才干而谨慎,和顺而刚毅,正直而温和,直率而廉洁,果断而踏实,强硬而道义。君王处处是臣民的表率,国家才会振兴,百姓才会遵守法度。
舜去世后,让位于大禹,禹建国为夏,姓姒(sì)氏,他分别推荐皋陶作为继承人,但他还没来的及继位就去世了,后来禹又推荐益作为继承人,管理国家。禹在考察各诸侯业绩的时候去世了,葬在会稽(是为会计)山,益继位,他遵照先例把王位让给禹的儿子启(之前舜、禹继位时都有让位的传统,但臣民都信服他们所以都去朝见他们),但因为益管理国家时间不长,臣民不信服他,反而对启十分信服,所以启继位。
启去世后,儿子太康继位,此时王位由禅让制变为了世袭制。太康继位后贪于享乐而被其中一个诸侯国的首领羿所流放,这就是著名的“太康失国”。羿在位是亲小人远贤臣,后来被寒浞所杀。太康死后,他的弟弟中康继位,中康死后帝相继位,帝相死后少康继位,他联合被寒浞灭掉的诸侯国的遗民杀死了寒浞,重新复国,是为少康中兴。之后帝位继续更迭,传到孔甲,他好色不理朝政,夏朝的统治已经衰落。到桀这里时,诸侯大多都背叛了夏,桀不同用德行使臣民归顺,反而用武力去镇压。其中一个诸侯国的国君汤通过高尚的品德让百姓归顺,桀在夏台把他囚禁,之后不久又把他释放了。汤帅诸侯攻打桀,桀逃亡到鸣条,最终死去。汤登上帝位,将夏的后裔封到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