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文化学说纷纭。不过,说归说,做归做,说做兼顾,未必容易啊!
老子,墨子,孔子、韩非子等几位思想家,如果假设,每人要各辅佐一位君王,哪个国家会强盛?我以为都不行,时势难违。
但要找既能说出理论,又能实际操作的,那还是孔子有两把刷子。孔子是既有思想力、道德力,又有干事能力的人。他做过鲁国的司寇,司法部长,杀了一个人叫少正卯。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带头大哥创始人,也是伟大的教育家,三千弟子,七十二贤,谁也比不了。
这当然就有尴尬的问题来的,孔子的儒家思想其实当时不受欢迎。那是因为春秋时期,诸侯们热衷于争霸,这是个更现实更有回报的问题。诸侯们对恢复周礼没有兴趣。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到处宣讲,也到处碰壁。
墨子思想是当时的显学,一度与儒家思想分庭抗礼,而且墨子这个人很厉害,有战斗精神。他提出“非攻”和“兼爱”的主张,绝对是知行合一的厉害人物。但是,要墨子辅佐君王,君王也受不住,为什么?墨家反对战争兼并,诸侯君王都好战争、喜兼并,两者合不到一块儿去。
老子是周王室的档案馆长,这个人比较有点神秘,他是比孔子早的大思想家,孔子曾经向他请教过问题。老子思想博大精深,老子主张提倡“无为”,他喜欢小国寡民的生活,回到老死不相往来的原始状态才称心如意呢!很明显,老子才不愿意管这些世界上的烦心事呢?老子给人类提供了看待自然与世界的哲学的思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韩非子出身于韩国的贵族,这个人内向孤僻,又口吃。他有洞察力,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讲的故事“守株待兔”,非常典型,说明了韩非的深刻性,就是治国之道,在于变化,不能僵化。
韩非子对社会和人性的洞察深刻而残酷,刻薄寡恩,他可以为社会提供一种管用的新内容,严刑酷法。他可以是君主之师,但不具政治家的实践才干。他被秦始皇请到秦国,却被同学李斯害死,说明韩非子深于思想,而很难处理人际关系、具体问题。
邹衍是阴阳家,就是方士。邹衍对杀伐决断的政治军事可能没什么兴趣,他是研究家,发展了一个非常厉害的“五德”学说,循环轮回,复杂无比。
阴阳家这些人为数不少 ,他们可以给诸侯们提供观察并且解释世界及自然的方式方法,满足了诸侯们对世界神秘性的好奇心。阴阳家有一些科学探索的倾向。历法之类是他们研究的制订的,但能够辅佐君王们富国强兵兼并打仗吗,恐怕是风马牛不相及。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过一流的政治家,如管仲、晏子、子产、李悝、商鞅等等,这些人才,实干家,也厉害。总体看,这些人治国,都是王霸杂糅,王道,儒家思想;霸道,法家思想。谁家思想,管用好使?杂糅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