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上一只叫“6”的猫去世了。
短短两天,微博下的悼念两万转发,四万评论。
知道这只猫是在去年年底,主人发现它与日本动漫《甜甜私房猫》的主人公无比神似,于是抓拍了一张它躺倒时的萌图。照片上的猫咪神态天真,慵懒惬意,几天之内就火遍了微博。
两天前,它突发急性肺水肿去世。主人“6岛岛”发布这则消息后,也停止了微博的更新。微博下,表达思念和宽慰的评论飞速增长着。
悼念的评论中,却也夹杂着些许不和谐的质疑的声音。
有人说,不过死了只猫,再养一只不就得了,矫情什么。
有人说,新闻上天天死人,农村里还那么多吃不饱饭的呢,也没见你们哭天喊地地捐钱啊?
甚至有人幸灾乐祸地说,谁让你养这么贵的猫,几万块钱打了水漂,心疼了吧。
排除掉那些从一开始就心怀恶意写下的评论,你会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真的完全无法理解,为什么一只猫的离去会引发人类真情实意的悲痛。
在他们眼里,猫就是宠物、玩物,走丢了、生病了、去世了,郁闷一阵也就罢了,完全不值得为之悲伤。即便有区别,也不过是品种猫贵一些,而土猫低贱一些、比品种猫更耐养耐折腾罢了。
我没有养过猫狗这样与人类情感交流密切的动物,除了因为目前还没有适合独立养猫养狗的生活环境之外,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不知道当真正建立情感维系之后,要怎样面对它们终有一天的离去。
这样说可能有些拗口。举个例子,几年前有个新闻,日本某所小学为了教育学生珍惜粮食,安排了一项活动,让小学生们一起照顾一只小花猪长大,给它喂食、陪它玩耍,学生们和小花猪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还为它取了名字,叫它“花子”。
就这样过了几个月,某天,当学生们吃完丰盛的猪排大餐后,老师告诉他们:你们刚才吃的,就是花子哦。
我不知道这样的活动在日本是否常见,也不知道这种教育学生珍惜粮食的理念是否真的被日本人广为接受。
但是我看完这则新闻后,是真真切切地只感觉到了恶心和反胃。
教育小孩子不浪费粮食有很多种方式,从我们从小背诵的“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到“还有很多山区小朋友吃不饱饭”都是可行的方式。人类进化了几万年站到食物链的顶端,真的宣扬“因为众生平等,所以大家都不要吃肉了”明显不现实,你可以说蒙上双眼大吃特吃的人类的确残忍并且自欺欺人,但反过来讲,日本小学的活动宣扬的难道不是“因为朋友可以被我利用,所以我吃掉朋友也不用觉得愧疚”?
人和动物在建立了情感之后,就不再是两个物种的关系,而关乎两个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生命。
这种陪伴的关系堪比亲情。有时,或许会比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更深厚隽永。
▂_▂_▂_▂_▂
我的一个朋友,简称A。A比我大三岁,自从工作之后就从家中搬了出来,除了逢年过节,很少回家。
问他原因,回答简洁得出乎我意料:因为大一寒假回家时,发现父母将他收藏的杂志、海报统统折价卖给了废品站,手办也分送给了家中的弟弟妹妹,回去时几乎已经找不到四肢完好的手办。
A其实是个从小就很乖巧的孩子,功课很好,也很听话。从小学四年级开始看动漫,热衷于收藏海报和周刊漫画,但是因为不想加重家里负担,也不想被发现,从来都是省下早餐钱,慢慢攒钱买喜欢的周边。
高一时A的父母发现了A私藏在床底很久的漫画海报,当时并没有表现出什么,A也保证不会影响自己的学习,事情就搁置下了。
A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刚上大学,周边就全都被清理了。
父母的理由也理直气壮得令A哭笑不得:因为家里大扫除,发现床下的一堆东西居然还没扔掉,想这些“小孩子的玩意儿”放着也占地方,还不如卖点废品钱。
至于手办,因为亲戚家的小孩来的时候“正好看到了”,想应该不值什么钱,就送出去了。
父亲甚至反问A:你怎么这么大了还玩娃娃?
A从来没有向父母解释过这些限量版手办的价格,他告诉我,他以后也不打算解释。
他可以花不到一年的时间赚回购买以前所有周边所需的钱,但是那些陪伴着度过漫长青春的回忆,永远也找不回来了。
本来这一切,都与钱完全无关。
也并不是多么不可调和的深仇大恨,A依然乖巧孝顺,父母除了偶尔抱怨A回家回得不勤,甚至感觉不到任何不妥的地方。
只是生活理念太多太多的不一样,连地位都理所当然地得不到对等和尊重。
强行继续生活在一起,矛盾迟早有一天也会爆发。
▂_▂_▂_▂_▂
读初二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叫B的很活泼的女孩子。B英语很好,学习成绩中等,性格很乐观,永远快乐得像是飞翔的小鸟。
那时我和B相熟,知道她私下里很喜欢画画,虽然没有系统学习过,还是经常到画具店买颜料和临摹本,在学校里也时常偷偷翻出临摹本来描画,兴致勃勃地幻想以后成为知名画手,出一本属于自己的画册的情景。
然而初二下学期某个上自习的晚上,B练习素描时被班主任当场抓包了。
那位戴无框眼镜、出了名严苛的中年男教师当场撕掉了B的临摹本,嘲讽地说,知道自己考不上一中,现在就找好退路准备考艺校了?
我现在已经记不清B当时的神情,只记得当时的教室里一片寂静,须臾才轻微地响起B小声而无助的啜泣。
B从那以后再也没有碰过画具。
后来我和B上了不同城市的大学,我以为我再也不会回忆起六年前那个自习的夜晚。
直到前几天某天深夜,我刷着微博酝酿睡意的时候,突然看见了很少上微博的B转发了一条微博。
是她初二时很喜欢的那个画手,年过三十,发微博说自己终于实现愿望,要在喜欢的城市开画展了。
B转发了,却也只是转发,一句话都没有说。
▂_▂_▂_▂_▂
汉语里有一个成语其实是悖论,“感同身受”。
人类的情感大都相似,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却也因为经历的不同,不可能找不到一对完全相同的情感。
因此“感同身受”是不可能的,真正做到“尊重”就可以了。
或许无法理解,或许无法认同,但也请尊重。
的确并不是每一朵花开都能结出果实,但是盛开的过程本身,就已经值得风来时的一瞬亲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