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说过,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培根也说过,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你是否有这样的经历,读了一本书。却不知道讲的是什么;为了记住书中的内容,停留在一行文字上反复阅读,但速度与理解程度、记忆效果并不成正比。
我们以前在读书的时候,老师的授课方法就是要我们去逐字逐句仔细阅读,殊不知这种阅读方式导致我们的阅读速度越来越慢,想要快速阅读,就必须要摆脱仔细阅读的束缚。
好的方法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通过这本《快速阅读术》普通人也可以做到一天读一本书。
这本书的作者是日本的书评人印南敦史,同时也是一个撰稿人。
他曾经是一个“慢读者”,如今他能从1页读5分钟到每年读700本书,他又是怎么做到的呢?
由于作者每年都要阅读大量的书籍写书评,便从中发现了秘诀。他认为,带着目的性去读书,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才能享受快乐的过程,从中发现自己欣赏的文字产生共鸣,比如:可以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暴脾气;也可以通过读书使自己的语言变得更丰富;还可以通过读书提升自己的专业方面的知识等。
如果把原文100%的内容装在脑子里面,那读书就永远只是一个“记忆内容、避免遗忘”的过程,还不如记住1%的重点,这才是读书的真正意义。
但是想要吸收更多的知识,读书的方法就显得特别重要,要把读书变成像天天吃饭一样的去阅读。
第一、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1、在每天同一时间读书,形成生活规律。最好是在清晨,不仅是读书,任何习惯的养成,最重要的是要在每天同一时间、同一个环境做这件事,在熟悉的环境中才能让大脑安静下来。
2、想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在选择书籍的时候,不仅要考虑“是否想读”,还要考虑“是否可以快速阅读”,商务类书籍、时下一些畅销类书籍都可以快速阅读。
3、每天读不同的书,为了享受阅读过程,我们主张集中阅读一本书的时间不应该超过10天,尽可能做到“一天读完一本书”,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第二、呼吸式阅读:
读书就跟我们呼吸空气一样,要吸进去呼出来。要改变阅读的理念,不是仅仅单纯地读,而是“为了写而读”,这里所说的写是“摘录”。即摘选书中最精彩的部分,通过摘录,能够迅速把握书籍内容的精华,也可以明确书中的哪些地方让自己感动,这就是呼吸式阅读。
步骤一:一行采集:就是将令人心动的段落,记录在纸上。让阅读的内容流进脑海,得到重点的时候,将文章内容用短小精悍的词语摘录下来。
步骤二:一行精华:一边读书,一边整理出属于自己的摘抄集录,并从中挑选出“最精华的一行”,就是阅读这一本书的所有价值。
步骤三:一行评论:把书中重要的内容和自己产生的感想写成一行评论。在我们需要的时候就可以用一行评论唤起一本书的内容。
步骤四、自我评定:“一行评论”积累到12本书之后,就可以进行回顾,并从中挑选出“最佳的一本”,到了年终,在对这“最佳”的12本书籍进行回顾,选出最精彩的一本。
第三、流水式阅读:
“流水式阅读”分为:跳读和可读
1、跳读:书籍中的各个章节,大多是利用标题进行分割的。如果觉得“没有必要阅读”或者“不想读”,就可以毫不犹豫地跳过去。
鉴定跳读内容的三个标志:
标志一:为了区别其他同类书籍而加入的作者自述
标志二:印证理论或主张的特殊事例、经历
标志三:渲染期待和危机情绪的夸张表达
2、可读的阅读流程四步骤:
步骤一:仔细阅读序言和目录。序言和目录的部分可以决定阅读速度的90%。序言是一本书的导入部分,要解一本书的文体、写作意图,把握全貌,阅读序言至关重要。目录要细读,通过目录,即可选出自己需要阅读的章节。阅读目录,还可以把握全书的整体框架和论述的推进过程。
步骤二:仅读开头和结尾的5行。难以决定是否跳读的章节,只读最初5行和最后5行。仅仅是不假思索地照搬这种读法,就能节省大量的阅读时间。
步骤三:关键词搜索阅读法:在翻开书之前,了解了书的序言和目录,就明白需要的目的。就好比因为有想查阅的词汇,所以翻开字典一样。
步骤四、选择自己在读书时最舒服的阅读节奏。
我们每个人都要养成阅读的习惯,带着目的去阅读。通过这种阅读方法,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享受读书的乐趣,就会使我们在阅读的时候不会枯燥无味。坚持下去,一天一本书,你一年也可以达到300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