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读者留言问我:
怎样才能做到在文章中旁征博引呢?
我仔细想了想,回答说:
旁征博引我现在还做不到,举个栗子倒还可以。
私以为,能做到旁征博引的人,大多能对所读过的书或经历之事信手拈来,这样的人大概算得上大师了吧。
所谓“旁征博引”,是为了表示论证充足而大量地引用材料。以我半年的写作经历来看,能做到对材料的引用,大概分两种情况:
1.读书比较多
2.资料找得勤
第一种情况是你已经知道了某段材料或典故的存在,写作的时候会自然地进行联想。我在写作的过程中,有时候就会突然冒出前一阵子读过的书,这时就能做到很自然地引用,以补充自己的观点。
第二种情况是你在写文章之前并不知晓某段材料的存在,但是为了更完整地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补充说明,就必须找一些贴合主题的材料。这种情况一般比较费劲,因此需要平时的积累。
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书读的多了,理解也就透彻了,在引用的时候也就能更加准确。总之,还是一句话:
多读书,读好书。
说到读书,就免不了要提到“书单”。
老实说,我个人是有些讨厌某些“书单”的存在,比如:
这12本书你一定要看!
这7本书告诉你:XX才是世界的真理!
没读过这个书单你就不是XXX!
诸如此类逻辑错乱的书单,我看都不会看。
当然,我并不是说所有书单都不好,只是某些书单不一定适合你而已。
你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看了某个书单,心头一热就买了好几本书,然后放在书架上蒙尘,从来都没有摸过。
李笑来老师曾经提到过,他自己就不会给别人开书单。
因为读书本来就是一件很私人的事情。
况且,很多被人推荐过的专业书籍,也不一定适合每个人看。
关于书单,我是这么看的:
1.没有推荐理由的书单都不是好书单
2.一份好的书单一定要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3.你要从万千书单中找到专属于自己的书单
读书毕竟是自己的事,而推荐书单的人一般都不可能对看到这份书单的人有深入的了解。因此也不可能给出量身定做的建议。书单提供者,只是根据自身的经验或者旁人的评价来列出一些口碑不错的书。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列出每本书推荐理由的话,其实跟没有推荐是一样的,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
专业类书籍,特别是门槛比较高、体系比较复杂的学科,一本合适的入门书籍是非常重要的。比方说我最近在练习的“翻译”,确实有很多人推荐了很多不错的书,有一些还是大师的书。但是我根本看不下去,因为完全不能理解。确实,这归咎于我自己的水平问题,但这恰恰说明了一本好的入门书籍有多么重要。幸运的是,我找到了适合我的入门书籍。(关于翻译,等我考试结束之后会另说。)
如果一个好的书单能够对每一本书都列出一个推荐理由,那么你就可以从中挑选自己感兴趣的书。不喜欢的书最好还是先不要读,因为没有兴趣的支撑,你很难有足够的内驱力读完整本书。
关于读书,每个书单的推荐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在寻找书单的过程中,如果还能对书单推荐人有一个大概的认识,将会对你寻找到适合自己的书大有裨益。
求人不如求己,适合自己的书,还是要自己去找。
文章的最后,补充一个我觉得很实用的小技巧:
锁定一个你喜欢的作者,发掘他所提到的其他作者和书目。
比方说,我很喜欢《罗辑思维》,里面提到了一个叫做李笑来的人,我就去搜了他的书:《把时间当作朋友》、《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再后来,又通过《罗辑思维》接触到了万维钢:《万万没想到》、《智识分子》。
说实话,万维钢的书不那么容易读,但我却很是喜欢。因为他在书中总会标注相关资料的出处(有很多外国文献),这让我更容易去找到相关资料,也帮我找到了很多适合自己的书。
如果你对一个作者情有独钟,那么他所推荐的书你一定爱不释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