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完今天宁向东老师的《双因素理论》一文,感触更多地是,更加了解了我为什么是现在这样的我。
回忆我成长的过程,记忆犹新的就是外出上了一个学期的大学,回来后完全不认识了自己的家乡,映入眼帘的城市第一印象就是变得太好了。接着就是觉得义乌小商品一年销售掉那么多的物品,根据供需平衡的原则,总有那么一天会从供过于求转变成为供大于求,可事实证明,市场一直很努力地调整着这个平衡。从软件系统不被人们接受到现在的一线员工开口说“做个软件让我们省力一点吧”…
我就是带着这样一系列的变化中成长的,所以我也具有80、90后一样的特点,即长期的概念没有老一代那么相信。
此时我接受了:为什么我挣钱的念想永远强于存钱的意愿;为什么我愿意选择自己看好行业而不愿意一根筋固定在一个位置;为什么当看不到工作成长空间的时候,我就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工作;我不为钱而工作,只为喜欢而工作……
放弃并不意味着失业,可能意味着更好的发展机会。
宁老师写这篇文章主要是为了管理者更好的了解80后、90后,方便管理,提升团队绩效。对于此时此刻的我,这篇文章刚好帮助我这个管理者更好的了解我自己这个员工。因此我收获到的是意外之喜。
二、结合宁老师给出的建议,我给自己以后更好的成长整理出相应的要求。分解任务,一定要明确、清晰、具体。
结合混沌大学干嘉伟老师《科学运营一家企业》中将任务分解到最小颗粒度,从分子层面重新理解,此处有异曲同工之意。将大目标按照时间分解成年计划、季度计划、月度计划、周计划,再细化到每天必须完成的具体任务。
借老师的一篇文章,整理自己的思路,无意识间帮助自己成长,这种不刻意的学习方式值得后期继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