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
听说某网站图书全场五折,便想着看看要不要选些什么书,结果以很多商品页面打不开而告终。本来这事应该就此作罢,但却在我心底燃起了躁动。
国内22号凌晨,西班牙21号的晚上,浮躁着不想看文献也不想写论文的我又打开了另一家网站浏览图书,算是给偷懒找了个名正言顺的理由来自欺欺人。
这是我惯用的伎俩。心烦意乱、心浮气躁,哪怕是心情高涨的时候,都会想去翻翻看看自己喜欢的书。
若是在家,一本好书就能让我整日安静惬意,不知东方之既白;就算手头正有什么任务牵绊着不能畅读,至少也能打开书橱端详一番自己那些宝贝,或者望一眼手边看到一半的书,设想一下完成任务后自在的阅读,便能心满意足地回到手头工作上来。
可离家在外,这种慰藉便受到了很多限制。虽然手边也是堆起了小山,但除了一本西语文学作品和一本日语教材,只有那些西语、英语、法语夹杂着德语和加泰罗尼亚语的文献专著,全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母。
若是遇到某些偏好长句的作者,五六行不加标点或是一句话二十多行自成一段也不足为奇。怎不叫人想念图画般形象的汉字和只需意会不必言传的语言逻辑!
每每这时,恨不能立刻找到一本中文小说来读,除了看看家里书橱书柜的照片,也只有点开自己在网上的心愿书单了,看看价格有没有波动,自己的喜好又有了哪些变化。
因此,家中虽然已经攒起了不少还没看完的书,却还是会时不时添上几本新的。
这次也很不凑巧,赶上了图书促销活动,还是好几种促销同时进行:满99送新书,满100减30,满200减100,以及满300减150。
你很可能会说,这还不简单,选你需要的书,凑够多少就走多少的折扣。
通常,我会倾向中间两种选择,一来免得赠送的新书不喜欢或价值不高,二来也可不必费力凑很多本。
然而,商家玩的游戏从没有这么简单,就像很多产品的大小规格不能整除,价格的计算不能一目了然一样(虽然通常是多买多优惠,但在欧洲这种不能单纯用常识来判断的地方,商家数学不好的时候,套装真可能比散装的单价还贵)。
几种促销活动适用的书目不尽相同,一本书可能只参加一种,或同时参加几种促销,又或者不参加任何活动。
那么问题来了,原本想买的书分属不同活动,没能达到任何一个活动的促销标准,要享受优惠只能再选其他的书。
但你又是多么的正确!选你想要的,正是一切问题的关键。
首先,人是容易纠结的。
虽然这里的“人”可能仅指我自己,但为了(不只批评我一个人)不显得太过自我,便采用了这种(拉上所有人垫背)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说法。
面对浩繁卷帙,能克服曾经的选择困难症挑出来有限的几部备选,似乎就已经昭示了黎明的曙光。然而,不是有这么个说法吗,“最浓的夜色莫过于黎明前的黑暗”。
心愿书单里有一本喜欢很久的A,只参加满99送新书的活动,赠品区有一本二十多的B还蛮喜欢的,但B同时参加其他所有活动。新选的书里还有试读便很喜欢的和比较感兴趣的几本。
备选书目里,参与99送新书活动的书(除去赠品书)总价超过了120,用99买120还挺开心的,用120买140就会有点淡淡的忧伤。就像是买棒棒糖送泡泡糖很开心,买哈根达斯送泡泡糖就忧伤了。
当然,备选书目里也有同时参与其他促销的,折扣更多看起来更划算,但现实是这些书依旧达不到任何一个活动标准,除非再加别的书。这就像要获赠哈根达斯,还要再买一些目前并不想一起吃的烤红薯。哦,多么(烫)痛的领悟!
其二,人是容易迷失的。
人之所以纠结的原因之一,在于容易在外界纷繁的干扰下迷失自己。这干扰可以多种多样,可源自外界,可生于内心。
从最初选书时起便是如此。
明明内心是有一套选择标准的,经典、名家或小众、思想性、艺术性、代表性、文笔、校对、排版、装帧,作品为主,理论为辅,文学为主,社科为辅(这些当然因人而异,既然我以其为偷懒的借口,自然是以怡情为主)。
但商家却自有他的分类,学科领域和主题划分之余,也只剩综合、人气、价格这类靠数据支撑的排序。我有时也参考这些排序,但许多时候更愿意去看作品评论,相比于铁面无私(如果真是这样的话)的数字,这些虽然主观却有人情味的文字似乎更能打动我。
当然,一切都只是参考。
毕竟,“对于一艘没有航向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对作品的预期和阅读实感之间的差距、个人阅读体验和大众评论之间的差异,这些都可能成为选择中的干扰。
自己偶尔也会被书评和舆论鼓动,出于好奇去读一些时下畅销书,但隐约觉得,虽然有一些作品能在心底激起涟漪,但能像经典一般掀起波澜的却不多(虽说经典也算是舆论的产物,但毕竟能经过时间的洗淘而沉淀,本身是具有分量的)。
一来二去,也就在比较中获得了一些基本的认识和看法,不再于个人喜好和大众潮流之间难以取舍,不再于值与不值之间过度纠结。
其三,人是容易贪心的。
人之所以纠结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容易在不知不觉中贪心,并被别人利用了这种贪心。
本来这一次只想买用来怡情的文学作品,但看到商家那么多细化的分类,便对其他一些领域和主题也产生了好奇,抱着全面培养自己的崇高理想翻看了很多其他书目,但结果并不理想。
不甘心于过度营销的大众作品,面对艰深晦涩的专业书籍又觉得还没做好准备,毕竟连自己专业领域的书目都还没有穷尽。
这也是一种贪心,虽然说不清究竟是好还是坏,能激发人的好奇和上进心是好,但让人浪费时间做无谓的纠结大概是不好的。
几年前What If?上有人问道,什么时候世界上的书会多到一个人一辈子也读不完的程度;答案是,以每分钟300词的速度每天阅读16个小时的话,当活跃的作者达到几百位的时候,世界上的书便一辈子也读不完了。如此我早已无法穷尽这世间的书了,这是一个需要接受并正确认识的现实。
另一种贪心是总想寻求利益的最大化。
这种说法听起来很严肃,但就买书这件事而言,不过就是希望花最少的钱买到最多最好的书,享受最大程度的优惠。
或许这本来也无可厚非。但有时候在内外干扰之下,被某些旁枝末节遮住了心眼,以为看得见的才是要竭力谋取的,比如省去几十块钱,多得到几本书。
等冷静下来了想一想,浪费在纠结犹豫上的时间,可比那些有数的钱贵多了;而那些多得到的书,如果不是自己喜欢或需要的,意义也不大。
于是我决定不要贪心,不喜欢或不需要的东西,白送也不想要,因为最后总还是要丢掉,重感情的我不想在断舍离上再次纠结受煎熬。
………………………………
重新浏览一遍心愿书单,我能很清晰地感受到哪些是自己想要的,哪些是用来凑数的。
这种能明确知道自己心意的时候是难得的,也是幸福的。
纠结和迷茫有时是自己作下的茧,束缚着思维和行动的自由。
再困难的决定也总会有一个关键,那就是遵从内心的选择。
把这几本书选上,选择了优惠最少但唯一能轻松满足条件的促销,超额部分的一本,甚至可以不考虑活动,而选择了更有价格优势的店家,完成订单。
于是,我猜到了开头,却没猜中这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