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思维很是玄学。
一个小孩子在书上看过一次大象的图片以后,再去动物园,大部分小孩都能分辨出哪个是大象。
而计算机就很难做到这一点,计算机视觉要是想辨认一个物体,它需要有海量的数据,经过复杂学习和训练过程才能完成。
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人类的优势如此明显?
据未知来源的说法,是因为人类拥有很强的抽象能力,看到大象,将大象的长鼻子,粗腿,还有其他的特征,抽象出来,下次看到大象的时候,从大脑中抽出比对,得出这是一只象的结论,告诉大人并进行验证,如果错误,则会找出缘由,如果正确,则会加上其他相关的特征,赋予到大象身上。从而提升辨识准确率。
现在流行的Deepmind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视觉算法也是采用类似的方法。
在人类的这个思维过程中,人类发挥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将事物进行抽象化,抽取特征。
所以抽象能力,是人类学习过程中很重要的一项能力。
那么如果能够训练这项能力,那么对我们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应该怎么训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训练呢?
以我最近一段时间试行的效果,举个例子。
上周六晚上约了老婆一起看电影,在过马路的时候看见红绿灯,我就想,这么一个我每天都能见到的事物,能不能抽象一下呢。
第一层抽象,抽取关键特征
首先,我将马路上形形色色的人和车抽象成方块,用正方块指代车,总长方块指代人,那么过马路就变成了一条十字形道,两组方块,一组长方块,一组正方块,过红绿灯的画面就相当于,人行道红灯时,正方块流动,长方块慢慢积累,绿灯时,正方块停止流动,并慢慢积累,长方块开始流动。
第二层抽象,推理
这幅画面出现的背景特征信息是什么,即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机制?那么我能想到的答案就是,因为这样高效,本质上是源于车和人对道路的资源的抢夺,为了同时平衡人和车的利益,避免车和人混到一起,造成混乱,所以采用了各自定时占用的原则解决方案。
第三层抽象,类比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这种方法是解决两个事物对同一资源占用的解决方案,那如果我们将车和人换成其他的事物进行类比时,是不是也同样成立了呢。
比如我们将车换成工作,人换成生活,那如何兼顾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呢?按上面的方式,答案就是,工作的时候心无旁骛的,全身心的工作,这时如果考虑生活的事情,那“车”和“人”就会撞了,同样在生活的时候,我们也应该心无旁骛的,全身心的享受生活,这个时候如果还考虑工作,同样也会造成混乱。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只顾工作,或者只顾生活时,那就会造成一种情况,马路全被车给占了,人越挤越多,或者是全被过马路的人给占了,车越挤越多。
而当我们全心全意工作,全身心享受生活时,其实工作和生活的效率都不会耽误,就像来来往往的车和行人,在红绿灯的控制之下,井然有序。
根据最近的经验,抽象化思维能够让我避免陷入细节,因为细节都被抽象掉了,更加全面和本质的去看待问题,同时通过类比联想,找到不同事物之间的本质的相通之处。
通过有意的运用抽象化的方式来训练,可以有效的提高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