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显
“我想借点钱。”电话那头的声音。
“要多少?”我皱了一把眉头,问了回去。
打电话给我的人,是一位朋友--大学生小刘。
“我报了个教师班,2000块,你能借给我多少?”小刘的口气很小心翼翼。
“为啥不跟家里人说,你家人不给你钱了?”我感到疑惑。
“正因为他们总是给我钱花,我很愧疚,而且我也不要,他们拿钱给我,我就放回去,只留基本的生活费,所以这次我不想向老妈要钱。向家里人要钱,我总感觉不太好。”小刘有些委屈。
“这有什么不好的,你家人对你这么好,家是你的港湾,你跟你家人讲明情况总比你在外头胡乱借钱要靠谱、更安全。”我有些哭笑不得。
小刘家人平时对她很宠爱,很关心她,她也爱她家人,但碰到这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事情,却不想麻烦家人。
可她还是一个无经济收入的大学生啊,选择口气诚恳的向我借钱,后来我没答应,跟她苦口婆心说了一番道理,让她去找亲爱的爸妈解决问题,她还是不肯。
向父母借钱就是怕麻烦父母,心中觉得愧疚。
父母在老家,牵挂着儿女,儿女一个人在外,不管过得好与不好,不管是否有事,只会选择性的往家里汇报些自己的情况,往家里说的多是报喜不报忧,有什么事都是自己扛,对家人都尽量隐瞒。
这应该是多数独立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对待父母的做法,吃再多苦,受再多累,就是不让关心他们的父母知道。
单位里一个外地同事,逢年过节都会订机票回家,平时很爱发朋友圈,大事小事,无论是否开心,时不时都发条朋友圈。
前几天,他生病了,一场感冒发烧,在医院躺了一两天,不忘发朋友圈,配张打点滴的图片,一个大哭的表情。
我在他配图底下关心了两句:病好点了吗,要赶快好起来啊,你爸妈要是知道的话,肯定非常担忧。
他回复:放心吧,我把他们屏蔽了,他们看不到我的内容,不会担心。
我愣了一下,遂问:为什么要屏蔽?
他说:要保护隐私啊,父母很啰嗦,喜欢问这问那,觉得烦,便屏蔽了。
我问:那么,父母长期看不到你发的内容,就没问你?
他也有一套解释:别说父母了,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统统都屏蔽,对外宣称自己不发朋友圈了。久了,他们也就习惯了。
他们习惯关心你,也是希望你在外一帆风顺,你却毫不在意。
每次假期结束从外地回来上班,他拿着送给同事们的家乡特产,跟大家说这是家人送给各位的心意。其实家人对他很好,曾有一次他父母大老远从外地赶来,我刚好在他们到的那家饭馆吃饭,看见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
都是怕父母看到自己在外有什么三长两短,因地域遥远,他们在那头牵挂和担心,自己在这头只希望他们能放心。
但是,却选择用屏蔽的方式。
上次去一哥们家,他刚入住新房不久,恰好他爸妈从外地来探望他,那天下午哥们有点事,临时出去了一阵子,他爸妈和我聊起了家常,聊着聊着竟向我诉苦,坦言他们与儿子之间缺乏交流,希望我能找个时间和哥们聊一聊,看看能不能通过青年人之间的沟通,让哥们消除与父母之间的代沟。
我很惊讶,问他爸妈:为什么他会不和父母沟通,为什么他听不进父母的话?
他爸说也许是因为成长环境,哥们从小到大顺风顺水,环境安逸,长大了帮他安排工作,帮他买房,是不是对他太好了。
阳光照在客厅,打在他爸无奈的表情上,一脸沧桑。
儿女们把父母对自己的爱当成了理所当然,当自己长大了,总想着要向往自由,要独立,想脱离父母的怀抱,便对这份爱产生下意识的躲避。
其实都是知道要感恩父母的爱,知道父母对自己很好,却把父母的一片关怀挡在了门外,怕家人过度的呵护,怕家人突然的关心,怕家人不时地关注。
用屏蔽的方式让家人放心,别到头来却让他们伤心。
那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