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文心》,两位老先生把写作的心态说的透透的——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写信、写公文、有想要说的话、想要抒发的感想,就会有想要表达出来的欲望,这是生活不可或缺的。
表达除了用口,还可用文字,且文字传递情感的特有魅力,是说话无法替代的。若是为写文章而写,难免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写作一定是有实际效用,或抒发情感,或工作需要。所以,当有所感时,就尽情的写,没到动笔的时候,就静下心来沉淀。没有感想或感想不成型,切不可堆砌辞藻,以游戏的心态对待。写作是生活的一部分,若用游戏心态对待生活,生活也会待你如儿戏。
我自己就有这么几个阶段的写作心态:想训练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想写文章赚钱——追吸引眼球热点迷茫厌倦——暂停写作多看书的阶段——把写作当做生活的一部分。
训练思维和表达的阶段。
因为很久没有主动思考,感觉脑子越发笨拙,像一部生锈的机器,有了清晰的思考并写出来,再用口表达就容易了,所以我用写作的方式训练自己深度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我从写成功日记开始,从每天写几行字,到写一段自己的心情,再到反思(反思做得很不够,中断了好长时间);从写看书的一小段感想,到能逐渐一点点写出一千多字的东西。这其中的区别在于沉得下心来把心中涌动的感想抓住,用文字表达出来个大概,再来细细的补充完善,然后调整修改。以前写的一段两三百字的纯感想,现在就可以延展成一千多字的比较清楚别人能读明白的文章,这是我到目前为止进步最大的地方。
写文章赚钱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的,能做到的是少数。抱着赚钱的心态必定要钻研怎样吸引眼球,精力就放在如何起个吸引眼球的标题,如何打造开头和结尾等等。这并没毛病,但对于我来说,还不能熟练的写就要玩套路,就是剑走偏锋了。且不说读者会怎么看我的文章,我自己写着都觉得无趣至极:追热点,要每天看娱乐媒体八卦,那个圈子总有层出不穷的主动或被动爆料,看多了就感觉天底下没有新鲜事,不管正面还是负面消息,在其他圈子同样有,老是整天苍蝇一般绕着那些个明星及其团队刻意制造出的是是非非,自己都反感。他们已经占用了过多的新闻资源,我不能一头扎进去恶心自己。
要长智慧,还得看经典。好书能成为经典,是因为很多人都从中获过益,而且后来人也能从中获益,它能承载和传承永不过时的东西。
我抛弃了娱乐八卦版面追热点,尽可能多的看书,同时开启认知方面的学习。看了《认知觉醒》《好好学习》,还看了关于写作的书《落花水面皆文章》《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以及正在看的《文心》。(也看了《月亮和六便士》,不过我不喜欢这本书)
国外作者翻译过来的书,我读起来有些吃力,是隔了一层翻译的缘故吧。现在后悔没有学好英语,如果能学到这门本事,看原著可就轻松多了,能多开一扇求知的大门。
一边看书,一边思考什么是自己喜欢的风格。总有一种风格适合我学习模仿,首先是我所以爱的。
叶圣陶夏丏尊的书,通俗易懂,文字朴实精炼,用平常无奇的文字,讲清楚抽象的知识,我实在喜欢。在求文章华丽的人看来,朴实的文字不吸引眼球,但漂亮的词藻往往讲不清道理,即使能讲,能读懂的也是一小部分人。把深刻抽象的道理用通俗易懂的话讲明白,这功力绝对在华丽词藻之上。古有白居易,现代真正的大家亦是如此,都是大家的风格。那篇华丽丽的《滕王阁序》美则美矣,就是读起来太费劲。读了这些好书,纠正了写作误区,才有了现在比较端正的写作心态。
《朝花夕拾》是我读的第一本鲁迅作品。鲁迅的大多文章深刻犀利,但他其实幽默风趣甚至有些可爱。也很喜欢鲁迅先生的风格,希望可以模仿一二。
说一说参加过的自媒体写作训练营。自媒体行当有写自媒体文的套路,对于初学者,一入套路便远离初心。我采纳了决定公开写作的建议,在简书平台上公开记录一些想法,尽量避免追热点。多读真正的好书,沉淀一些有用的东西,夯实基础。奔着赚钱去学习写东西,至少对于初学者,是很容易偏离了初心的,先甭说挣钱,就连写作这件事也不能长久坚持。我并不否定写作营,写作营教的一些干货还是很受用的,取什么舍什么,跟各自的能力有关。
如今,我欣然接受“写作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的观点。没有纸和笔的时候,脑子也会运转,也会有许多想说的话,想抒发的情感,此事便是写文章的时机。每次有感,写便是,写作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