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天府早报记者朱佳慧报道,成都市交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2016年11月中旬共享单车进入成都以来,成都共享单车已超50万辆,注册用户超460万,累计服务超1亿人次,近期日均骑行量已超过300万人次,单车日均骑行次数超过6次。
面对共享单车的井喷式增长,这个深受市民喜爱的新生事物,将来会如何发展呢?我们不妨来预测一下。
一、共享单车企业现在能盈利吗?
要想走得远,共享单车企业先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赚钱?以自己看好的ofo和摩拜为例,它们都收取押金和租金。
押金是企业负债,将来会退还给用户,所以企业会根据用户发展情况,计算一个随时备用的退款额度,然后将剩余的资金用于企业日常经营或者投资。
曾经看到有网友写的共享单车企业,靠押金投资就能获利,我想这种说法完全禁不起推敲。举例来说,为方便计算,假设成都市场全是摩拜车(押金最高),押金一车为299元,注册460万人,押金13.75亿,若全部投资,假设年收益能够达到10%(按银行较高的理财产品,最多只能达到5~6%),能达到1.38亿。50万辆车,如果一辆车成本如网上推算的1000~1500元,按1200元算吧,三年报废,摊到每一辆车上,折旧就得每月33元。而1.38亿年收益除以50万辆车,再除以12个月,月收益23元,倒亏10元(按5%收益则亏21元)。这还只是按摩拜押金计算,像另一巨头ofo,押金只要99元,有些据说不要押金。这样算下来,押金收益就更低了。这些只是固定成本,企业运营还必须考虑人员工资,水电房租,车辆维护等等各种费用。
那么租金收入呢?还是用小学生数学算一算吧。租金有的五毛,有的一块,综合一下0.7元每次吧,那么一部车一天使用六次(也不知道新闻披露的数据是否准确,感觉好多车其实一直在闲置中……),单日收入4.2元,一月达126元,50万部车年收入可达7.56亿,厉害了,我的车。当然这只是假设在市场发展后期,半垄断经营时的理想状态,由于多家竞争,各个车企收入远远达不到月均126元,按照日常免费及打折情况,能达到1/3,大约42元就不错了。
由此可见,目前群雄逐鹿,共享单车企业处于以资金换市场的发展初期,烧钱正在进行,强强合并是未来必经之路。
二、共享单车是否有钱途?
单车企业最大的生命力在于解决了人们短途交通的使用痛点,打破了一个在当代中国,骑车人很少的存量市场,激活了一个以前被出租车、网约车、公交系统、其他各种不规范的租车(三轮车、摩托车等)所压制住的增量市场。
原来不骑车的人现在在骑了,这是我的一个最直观的感受。作为一名资深骑行运动爱好者,我现在经常能够看到,一大群人在路上愉快的骑行,这在以前的成都街头是很少见到的。甚至现在的自己,在城市道路,也更加喜欢使用随处可见的共享单车骑行。这一现象其实反映出来共享单车除解决交通痛点外的另两大功能:运动与时尚。
城市骑车融入了运动元素,在方便出行之余,人们还锻炼了身体,减少了其他有污染的出行方式,这符合现代社会健康环保的理念。这种理念为年轻人所接纳所执行,这就变成了时尚。许多年轻人上下班以骑车名义相约,或是周末利用单车进行短途郊游,人们不需要付出较大的购置成本,不需要面对丢车的风险,随用随取,自由惬意。
据上海消保委委托第三方,对1300名消费者进行的调查,近一半被访者在交通拥堵时选择共享单车,使用群体中,1/4的消费者每天都会骑。由此可见,这是一个稳定增长的巨大市场,在未来经历大浪淘沙、整合兼并之后,业内的佼佼者将迎来真正的行业春天。
我认为共享单车有钱途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数据。导航的使用,使企业掌握了人们短途交通的出行习惯,这个习惯有没有可能变成像人们上网习惯一样重要的数据?这些数据可能被卖给需要的商家,比如连锁超市有没有可能根据大家出行记录来布点?还有,每个人的骑行数据与运动数据在经过科学分析后,有没有可能被卖给运动产品商家?或者主动有运动手环商家要求在单车企业app里打广告?保险公司会不会购买这些数据,分析人身意外风险及出事概率,从而投资单车企业并收取保费?这样的数据能否供城市管理者使用,以利于更好的城市管理?
以上是自己对于共享单车未来的简单分析,用户数量在一个城市可能只是几十万,在一个省能够达到几百万,全国可能是几千万,对如此庞大用户数据的深度挖掘与使用,才是共享单车企业未来发展真正的盈利金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