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即目,古人描写眼、或目光或及其神态的词语很多,丹凤眼、桃花眼、月牙眼、明眸善睐、炯炯有神、顾盼生辉、媚眼如丝、含情凝睇、剪水秋瞳、回眸一笑百媚生。这些都是美好的词语,当然也有贬义的词语,如,鼠目寸光、蜂目豺声、目光呆滞、侧目而视、白眼相看等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人或喜或忧,都表现在脸上,其实是反映在眼睛里。对待亲人我们会用温和的眼光;对待朋友,我们会用热情的眼光;对待讨厌的事物,我们会用冷峻的眼光;那么生活在现实当中,当你挤公交坐地铁,你的目光会如何呢?
经常坐公交车,当你上车后,会有一部分人瞄你一下,然后迅速抽离目光,要么盯着窗外,要么目视前方,目光平淡,这不足为奇。如果你是一位老年人上车的话,你会注意到,坐到“老幼病残”座位上年轻的乘客,大都盲视了,要么低头看手机,要么闭目养神,要么凝视窗外,就是看不见老人,虽然他们的目光都在别处,但我能感觉到这是一种冷漠的目光,让人感到冰冷。偶尔有一位年轻人起身给老人让座,周围人也就是平淡的看一眼,几乎没有人眼里会投射出赞许的目光。
坐地铁可能情况要好一点,地铁上老年人稍微能少一点,但地铁上看手机的人明显增多,可能由于地铁的座位相对而坐,距离又近,与对方四目相对,总是很别扭,目光不知道放到哪里好,最好还是看手机消遣时光了。我一般在地铁上都是站在车尾厢或者车头厢,而不坐座位,就是避免与陌生的目光接触而尴尬。站在车厢,空间虽然有限,但目光可以随意放置,心是舒坦的。
走在城市街道上,往往会碰到很多行乞的人,有的人瞥一眼,便匆匆走过;有的人看到了当作没有看见,习以为常了;有几个人会真正流露出怜悯的目光?
社会在飞速的发展,人也在变,但中华民族留下来的美德不能变,小小的目光在不同的场合便折射出芸芸众生相。记得原先电视台有一个公益广告“微笑中国”,其实微笑不仅表现在脸上,更体现在眼睛里,愿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善意温暖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