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女性朋友说,自己总是在亲密关系中没有安全感,经常问伴侣一些“你会一直爱我吗”这样的问题,时时刻刻都想向他撒娇,希望他来哄自己。
但是,即便伴侣对自己无微不至,自己的内心依然会焦虑,想要对方再好一点,时常让他做一些事情来证明爱自己。
她说,她知道自己的这种状态不好,可能会让伴侣背负巨大的压力,甚至让他想要逃离自己,可是,却想不到办法缓解。
家庭关系咨询师李佳:这是一种缺爱的表现,在这样的状态中,不仅是对他人无休止的索取,也是在内耗。
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对伴侣不断索取的表现呢?
一、原生家庭爱的缺失
我们的习惯、性格,甚至是言行,都受到原生家庭的影响。
小时候,我们对各种新奇的事物有很强烈的需要和渴望,但是这些都遭到了父母的拒绝。日积月累之下,就有一种想法深埋在我们内心,“没有人在乎我、关心我的需要。”
它像是一道无法愈合的伤口,让我们渴望得到抚慰。当我们进入了亲密关系后,内心隐藏的渴望逐渐浮现,我们会希望对方成为理想中父母的角色,来治疗在原生家庭中受到的伤害。
二、对伴侣的不信任感
可能在这之前,我们也有过感情经历,但最终受到了伤害。之前的痛苦和失望,让我们对感情和他人产生了不信任感。
即便现在的TA让我们很满意,但内心仍会产生担忧,“TA真的爱我吗?”“TA会不会离开我?”
正是这些担忧,让我们不断去试探对方,希望对方做出承诺。只有通过对方反复的承诺和耐心的回应,才能缓解内心的担忧,慢慢建立信任感。
三、自我的退化
有的人,在感情中,会逐渐退化成“婴儿”状态。
这一点在女性的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没有伴侣时,自己特别独立,堪称是女汉子。有了伴侣,自己的力量好像消失了,特别依赖对方,没有了他什么都做不了。
这是因为伴侣的到来,让我们卸下了心理防御。卸下防御之后,我们内心的小孩变得虚弱、没有力量。我们感觉自己什么都做不到,把满足情感的需求都放在了伴侣身上。
在情感上,我们由婴儿的状态占主导,也如婴儿般无助,需要伴侣的爱才能生存。外在表现,就是需要对方无微不至的照顾。
那我们该如何去缓解这样的状态呢?
一、分清不同的爱
或许,让伴侣提供无微不至的爱,能够让我们找到那种被理想父母照顾的感觉。但伴侣的爱与父母的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爱。
把对两种爱的需求强加在一个人身上,这是对伴侣的不公平,会让对方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以及被压榨的感觉。久而久之,不堪重负的TA可能会选择逃离。
而且,伴侣不可能跟我们的理想父母相同,我们将对理想父母的期待寄托于他,那一旦TA达不到某些期待,我们的内心也会产生失望感。
我们应该分清两种不同的爱。过去不可追,现在有人爱着我们,给了我们小时候没有享受到的爱,但TA就是TA,一个与我们理想父母完全无关的人。
在享受伴侣照顾的同时我们也要给予回馈,没有谁对谁好是理所当然的,唯有相互付出、彼此关怀,才能形成爱的循环。
二、记录被爱的证据
我们把在原生家庭感受到的情感忽视转移到了伴侣身上,害怕自己无足轻重,不受关爱。于是,要通过不断索取,来对抗这种恐惧感。
其实,我们可以写下几个对方让自己感受到被爱的时刻,在记录这些温暖时刻的时候,我们便能够感知到,对方是重视自己、爱自己的。
三、客观看待事实
我们因为之前的遭遇而对伴侣也产生了不信任感,但这种不信任感是没有依据的。
比如,我们担心伴侣背叛自己、离开自己,那这担心是因为我们在现实发现了蛛丝马迹,还是我们凭空想象的呢?
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事实。或许,通过对现实的观察,我们发现伴侣对我们无微不至,也没有任何背叛和离开的迹象。那么,这种担心、恐惧实则是多余的。
我们不妨做一个安全感测试,测试很简单,我们只需认真问自己,“TA伤害我的可能性和离开我的可能性分别是多少?”用百分比写出来,比如,20%、40%、60%。
如果两项数据都低于40%,那说明我们的不安感,并非来自现实,而是出于我们的消极预期。
四、走出婴儿状态
进入婴儿状态的我们,会觉得依赖伴侣才能生存,非常需要爱与照顾。
我们有时是不是会觉得没有了伴侣自己什么都做不好?这便是婴儿思维。
当我们发现自己处于婴儿状态,对伴侣产生过度依赖时,可以思考一下,哪些事情不需要TA也可以完成。
比如,受到委屈时,我们可以找朋友倾诉;工作遇到麻烦时,可以向领导求助;周末在家,我们可以自己做饭、看剧。
当我们发现不需要伴侣自己也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时,内心的虚弱感就会慢慢消失,那个无助的“婴儿”就逐渐成长为拥有力量的成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