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说“中国式好人,意思是在善良忍让的同时,是被动、消极和封闭的。在这样的“好人”身上,你会发现他们的外在命运的诡异之处。大家对他们的评价,很容易竖起大拇指,说真是好人啊,但他们却普遍缺少知心朋友,并且还常常出现处理不好与伴侣和孩子关系的问题,这些按说最亲密的人,却会远离他们。”
不愧是心理学家,太深刻了,仔细体味惊出一身冷汗。“所谓的“好人”,在善良忍让的同时,是被动、消极和封闭的。这样的“好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反面的自己,从理论上讲,这是没有被看见的本我。”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因为自我和本我的连接出了问题,那些在人群中左右逢源的人看起来是乐观的积极的开朗的,内心却有一个看不见的小孩,一直在微笑的人也可能内心冰凉,比如最恐怖的“微笑抑郁”,“他们在别人面前表现的很开心,甚至很有幽默感,表面看起来非常外向积极,能力人际关系也挺好,所有人都觉得这个人很好。但在微笑和乐观的面具背后,却充满了无价值、残缺和绝望感。就像是很多人在朋友中很爱逗别人开心,但当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却常常感到悲伤一样。虽然他们看起来在笑,但实际上每天都在低落的情绪中挣扎。”缺少关爱却无法表达,失去自我。
“情商太高的人,太考虑到别人,自我就受限了;而情商低意味着把别人放到了一边,这时就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自己了。”这也是为什么天才在普通人看来会显得怪异的原因。
天才总是坚持在人际关系中做主体,做自己,没考虑别人,所以存在于天才身上的那股创造力或生命力,就缺乏人性化,于是就容易显得特别,甚至是怪异。但因为天才一直和自己的本我有链接,因此一直保持着创造力;而特别善于察言观色的人,在讨好别人的同时时,丧失了自己的主体性,创造力也因此受损。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张爱玲。天才的张爱玲说“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张爱玲在别人眼里是怪异的,她既能写得出“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也能写出市井生活的点点滴滴,既能为了省钱做某种特定飞机,也会在校园里走着,旁若无人,也能花半天时间去仰望观察一位水管工人,她能随时随地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内心与自我的连接太深,在美国深居简出,家里只有一张行军床,一个作家连张桌子都没有,因为她“晚年饱受跳蚤之苦,觉得跳蚤会躲在各种家具里,所以她的家也一切从简,减少跳蚤藏身之所”,并不是外界所说的没有钱,她死后仍有很多遗产,港元240万。可见,选择这种生活方式是她内心的选择,与金钱无关。
最耐心寻味的是她与姑姑和好友炎樱的关系,居然就有些死生不复往来的意味,与弟弟的通信更显出她的“不近人情”,第一句话就是“我没有钱给你,我在这活得不算坏,但也没那么好。听说咱们家的房子现在归你住了,我觉得这挺好的”。冰冷,自我,高傲。因为不会把别人放进自己的关系中考虑。
张爱玲自己曾说她对于人性的要求,向来是“只要人家能懂我一部分”,正如止庵(研究张爱玲的学者)所说,“张爱玲是一个人在屋子里,假如她放进一个人来,她就一切都听那个人的,她放进过胡兰成进来,因为情感和信赖。”“张爱玲其实自闭挺严重,她不愿意跟这个世界打交道,她必须通过一个人跟这个世界打交道。”
但对世事洞察如此之深的张爱玲怎么可能不懂的人际关系呢?她不是不懂,她也许只是不屑罢了。
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怎么处理人际关系才让自己既不显得愚蠢被控制而有游刃有余呢?首先人际关系是内在关系模式的外在映射,性格即命运,我们无法摆脱固有的原生家庭和文化所创造的性格特质,我们只能改造后天的自我,通过改变自我来与潜意识深度沟通和解,我们首先要“看见自己”,这也是为什么冥想在当代越来越受欢迎的原因之一。其次,关系就是“我与你”,这个部分决定了人的幸福感的高低,仁者爱人,既能爱自己,又能不失分寸地爱别人,这是理想的平衡的人际关系。
人的社会属性即群居性的特点决定了一个人必然不能离群索居很久,人必须要在这个社会中寻求关系,就算独居如张爱玲也是通过宋淇与外界沟通联系的。在人际关系中有觉知,既不被道德绑架,也能大声说出自己的观点和需求,被自己看见也被别人看见,这样才能走出做老好人烂好人的迷雾,确立健康的人际关系,走向人格的独立。因为做老好人的根本原因之一是不自信,需要外部肯定才能确立自我,这是很危险的。
改变必然带来痛苦,不过只有凤凰涅槃才能获得新生,愿你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