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先告诉你,这篇文章只是写给想通过阅读改变自己和提高生活质量的人看的,如果你单纯地认为读书是为了修身养性,你大可不必在此浪费时间,继续去“读书”吧。
我曾经以为,只要我读了很多书,我就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的命运。我读《亲密关系》,了解如何处理好和恋人之间的关系;我读《演讲的力量》,学习如何做好一个演讲;我读《家庭断舍离》,意图改变自己的生活,让一切井然有序,有分寸而得体......我一直坚信:阅读能够改变自己,改变生活。
但是,我依然和恋人分手了,因为我们常常争吵得不可开交,在我们争吵最激烈的时候,《亲密关系》可并没有出现;我站在台上,依然面红耳赤支支吾吾,《演讲的力量》里教给我的,早就抛之脑后;我每天回到家里,看到各种东西歪七扭八东零西落,你知道,我的生活没有断舍离,也没有简少齐,朋友圈里的《家庭断舍离》,只是我炫耀自己热爱阅读的见证。
我曾经以为,看书的速度越快,我就越占便宜。听了很多人讲他们如何每天看一本书,于是我开始学着速读,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花钱在得到APP每天听本书栏目,只为了能够在手不释卷的情况下,让自己在走路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还能够“多占点便宜”。我听着罗振宇、俞敏洪老师说他们两三个小时候就能看完一本书,而且能够把书的要义掌握的八九不离十,我嫉妒着,更羡慕着,也追求着,梦想自己也能够像他们一样快速地阅读,看好多好多的书,占到很多的“便宜”。
但是,没错还是但是。我能够一下午读完一本二三十万字的书,可是读完了我却没有动笔写点什么的冲动;快速翻完了一本书,拍了张封面想发条朋友圈,我却发现给图片配几行文字都有些困难,脑子里只是闪过一个字“好”,现在想来,连这个“好”字,也不是给书的,而是给我自己的。
呵,我以为自己坐在这里看的书,应该比那些自己鄙视的网综和泡沫剧高端多了;坐在这里看书的我,应该要比那些每天看网综和泡沫剧、打王者荣耀的人进步快很多。但可笑的是,并没有。我一直都在用“读书”欺骗自己。没错,欺骗自己,事实就是这么残酷。
要知道,这种对自己的拷问和逼视,其实并不容易。
正如前段时间很火的那句话:很多人都在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着战略上的懒惰。所谓无效的勤奋,说的可能就是我这种行为,说的也正是我这种人。
我开始反思,为什么我读了这么多书,对我自己却没有什么提升和改变呢?为什么我“懂得了这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我开始到处找寻答案,翻遍了论坛、贴吧、知乎、简书,查阅了很多相关说法,看了很多人的感悟,最后可以总结为一句话,今天我也分享在这里:
“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阅读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很快我又找到了答案:
行为心理学研究中其实有一个默认的前提——人是一种“自恋”的动物。这可以推导出人的很多行为模式,但今天我们只谈谈相关的一点——与道理相比,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体验。
怎么理解呢?我们举个稍微极端一些的例子。如果你买了一部三星NOTE7,用了没多久就炸了,所幸人没事。你以后还会放心买三星的其他产品吗?即使你知道经过测算三星其他系列的爆炸率比iPhone和其他国产机要低很多;即使你知道上述的手机中有超过一半用的都是三星的电池,很大概率你依然不会再买三星的手机了。因为在我们潜意识里,我们更愿意相信自己的体验和经验,而非道理和事实。因为我们是“自恋”的。
这就不难解释了。
我们所有的阅读,如果都是走马观花式的浏览,我们就相当于得到了一大堆的事实和道理,知道这个世界原来是这么回事,但是从来没有和我们的人生经历、情绪感受发生交集,自然也就不会成为我们的体验和经验的一部分。无法成为我们体验和经验的东西,想要记忆都很困难,又何谈让“自恋”的潜意识去相信和操作呢?
知道了这一步,知道后面怎么做也就不难了,但是想要动身去做却又是最难的。先让我们再把那段话温习一遍:
“阅读本身,几乎没有任何价值,阅读后的思考,思考之后的选择,选择之后的行动才有价值。”
思考,选择,行动。
这三者都是将我们从书中得到的道理和知识,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将其内化,进而转化为我们自己经验和体验的有机部分的过程。通过结合自己和周遭生活经验的思考,判断我们得到的道理和知识的合理性和可靠性,进而进行选择,去伪存真。之后便是最重要的一步,这是将所有阅读到的内容内化的最重要的一部分,有意识地去操作和实践。
对于思考而言,最好的载体就是文字。通过文字的输出,让我们能够清楚自己到底懂得了什么,到底哪些是合乎逻辑的,哪些是禁不起推敲的。而行动最好的方式就是刻意练习,寻找合适的机会,将自己学到的东西应用进去,成功了将成为里程碑,失败了也会成为自己的体验,通过反思和纠正对所学进行完善,这将会是更好的提升。
从今天开始,我不想再用“读书”欺骗自己了。就像现在,我敲下了这些文字,写下自己阅读之后的思考。
从今天开始,我不会再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地去“占便宜”了。就像今天,我更愿意翻翻自己看过的那些书,想想如何去尝试行动和改变。
可话又说回来,对于大多数看到这里的人来说,你只是又懂得了一个道理,满足了内心的好奇心,浪费了你宝贵的注意力,可你也依然不会去做,依然还会继续用“读书”来欺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