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TED上看过作者同样主题的演讲。
现在是再好的时代,现在是最坏的时代。
现在物质丰裕,不再像父辈那般为生计操劳、奔波,更多的是寻求实现个人的价值。互联网的普及,大大缩短了信息传播所需要的时间。网上资源众多,理论上来讲,你几乎可以找到所有你感兴趣的东西。智能手机的普及,更是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都可以用小小的手机来解决。这是个性化张扬的年代,常常听到身边人呼喊着要做自己。出现创业潮,万众创业,提供给有志有能之士大量的机会。就像行动派创始人琦琦分享的《如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塑造个人品牌》中提及的一个案例,一名硕士毕业的女同学用了短短两年的时间做到时尚杂志主编的位置,而过去想要达到这种位置需要至少十年的时间。
现在选择众多,充满更多不确定性。这个社会对20-30岁之间的年轻人是热别矛盾的:即是被追捧的一群,又是动不动就被臭骂的一群。有很高比例的年轻人到了上一辈人的年纪却还没有成家,没立业,很多人沦为“啃老族”。上一辈在思考要什么之前,就已经开始行动,因为确实也没有什么可选择的,选择什么专业、找什么工作,旧的社会价值观常直接给出答案。到了我们这一代,社会更多元,在获得自由同时,有很多人迷失在选择的海洋中。学习喜欢的专业,还是更有就业前景的专业?在大公司积累经验,创业,抑或是出国留学镀金?再享受一阵子精彩的单身生活,还是尽快建立家庭?对人生选择的茫然更容易把我们卡住,令我们不安、沮丧,不安于现状却又无力改变。作者梅格.杰伊说,不确定分散人的注意力,它让很多人焦虑,是21世纪的大众鸦片。
编者序写得很好,摘抄部分如下。
以下是经过数十件专门对20-9岁人群的临床研究后,权威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神经学家和生育专家已经知道的事实。
智力方面:我们知道,在20—29岁时期,情绪脑已经发育完备,但是掌管前瞻性思维的额叶却还在疯狂生长。人的大脑还会重复婴孩期的流程,形成第二次的关键成长期。大脑会再一次长出无数的连接新芽,大幅提升我们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过了29岁,我们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任由大脑产生无数的新连接,再也无法这么快就学会新事物,再也无法这么容易就成为我们理想中的人。
性格方面:演化理论家认为,大脑是设计来特别注意那些叫人措手不及的事,好让我们下次有更充分的准备来面对世界。在20—29岁,会出现人生“闪光灯记忆”(flash memory)的最高峰,协助我们完成个性的可塑性。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各持己见的研究学者,近来都有相同的共识,而许多临床医师也这样认为:塑造性格从而改变命运幅度最大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不是几岁,不是十几岁,而是20—29岁,错过此生不再来。
婚姻和生育方面:在20—29岁期间同居经历越多的人,婚姻质量越差,离婚率越高。人的生育能力会在20多岁末期达到高峰,一过30岁,立刻下降为原来的1/2,逐年惊人递减。也许你会说,那些新闻上的女星不是都40多岁还生孩子吗?可是新闻里没说的是,这些女星背地里都长期做着价值不菲的生育保养。当然也有天生幸运能高龄生育的,但想一想,“心想事成”会不会每次都发生在你身上。
人脉、工资和事业方面:罗斯·柯泽尔的社会学理论和本杰明·富兰克林效应共同证实,送你热汤的朋友,送不了你未来。你此生的贵人并非死党,反而是20—29岁中和你交情最浅的路人。而你一生中的工资增长,其实有2/3发生在工作的头十年,而并非你想象的三四十岁之后。20—29岁经历过失业的人,日后更容易遭遇“中年抑郁”和“中年危机”。
你可以选择拖到 30 岁再拼命,但是上述的科学事实已经告诉我们,拖过 29 岁,你的大脑可塑性、处理事情的能力、学习新事物的能力、性格可塑性、婚姻质量、生育质量、人脉与贵人、起薪点和事业定向……一切都烙上了很难翻牌的劣势印记。 20 多岁有它需要解决的问题,而 30 多岁,也有属于那个年龄的奋斗主题在等待着你。
part 1 工作观大改造
1.认识你自己,是最好的资本
2.把路人变成贵人
3.找回你遗忘的特长
4.为什么朋友圈里的人,过的都比你好
5.人生就像手机,想高端就要个性化
part 2 爱情观大改造
1.爱情,宁缺毋滥
2.是挑对象,也是选家人
3.为什么越试婚,越离婚
4.斩断烂桃花,因为你值得
5.因为相似,所以相爱
part 3 脑部与身体大改造
1.最好一次改变下半辈子的机会
2.用理性回应情绪
3.拿青春的1万小时,去换自信
4.和过去的自己,说声再见
5.生儿育女不嫌早
6.开始人生与拥有人生的时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