奴性
水面传来了划桨声,有游船来了。
有些事不是不可能,就如同此刻,这50米芦苇区的视野范围好像是在播放一场90分钟的电影:
船上总共三个人,一个中年女人和一对老夫妻。在中国,子女尽孝,带父母出来逛公园是常有的事。父亲坐在船头,负责划桨,深一下浅一下。女人坐后面,40岁不到的样子,乏乏地,亮橙色的救生衣没能遮住她墨守陈规的气息。手里拿着另一支浆,有一下没一下地拨着水,看着像是有心事,很想在公园透透气。老母亲手中拿着手机,自顾自地拍摄着对岸的湖景。船就这么一路晃晃悠悠地飘过来。
这女人环顾湖面,视线快转到我们时,她突然一个匀速转回了头,平视船头前方后停了下来,假装什么也没有看到,挺着个僵硬的背影直到消失,都没动过。呵呵,中国家训:不该看的不看,是这样吗?我笑那船上只有手机照相的“咔咔声”是活的。
……
有时候你是别人的风景,有时候别人也是你的风景。
“主人为什么叹气?”
“奴性。”
马儿用腰部腾了我两下。我知道她体会到我的情绪,试图掸去我的不愉快。为表示感谢,我从一旁的手袋里取出事先准备好的坚果,摊手上喂给马儿吃。我把她没吃完的抛撒在边上的草地上,谁爱吃给谁吃去。没多久,只见4,5只麻雀在那疯狂地抢食……看着麻雀抢食的画面,我被带入进一种丰盛、喜悦的情绪里。
户外骑人马有一个极大的好处——在草地上,在山野里,在小溪边,能让我和马儿常常与动物在一起,给它们喂食,看它们捕猎,肯定它们的本能,更重要的是映照我自己的初心。动物们以自然为法则,纯粹简单,饿了就找吃的,找到了就吃吧,谁管得了谁呢。这和人性的初始阶段很像,没有好坏之分,没有是非对错,更没有善恶之别,空空静静,自然天成。
人群中,若想找个和我一样爱看动物抢食的“同好”,并不是难事,但此人绝对不会允许自己或孩子在餐桌上抢食。这种行为会失颜面的。更何况在社会认知中,人们把“疯”定义为“反常”,而“抢”定义为“犯罪”。没有父母希望自己的下一代有“进局子”的体验吧。
有多少人认为:相对于自然界而言,人类社会类似于一只“牢笼”或一所“监狱”。试想:如果监狱总共才10平米,墙外就是大自然,你的本能是不是立马做出越狱的选择;如果这个监狱有100平,你的本能也许会摸着墙走一圈,并告诉自己:等待时机越狱;但如果监狱大到你连墙在哪里都望不到了……有人要让你跟他走,他带你越狱,你会不会骂他神经病?他要是敢带你孩子越狱,你会不会告他!
那隐形的墙……写满了「规矩」和「道德」,「秩序」和「逻辑」,以“舆论”和“阶级”,“物质”和“金钱”为手段,以“帮助”我们“活得更好”的名义,映照在人性的镜子上,篡改了我们生存的法则,偷换了我们的认知,支配了人们的喜怒哀乐……
人性,从被支配的那一刻起,就衍生出了奴性。
“奴”本是一个中性词,指的是一种“奉献自我”的人。用大白话讲:你不是你,你是“别人家”的。
问:奴性是我们的天性吗?
答:不是。
问:天性是什么?
答:人性,本能,自然法则驱动。
问:我们都有奴性?都是“别人家”的?
答:不排除特殊个案(如婴儿和特殊“穿墙”人士)。
问:人什么时候开始有奴性?
答:开始社会认知。
问:你的根据是什么?
答:情绪冲突和身心痛苦。
问:奴性和痛苦有什么关系?
答:暗示你行为,想法所遵循的准则存在错误,痛苦可以唤醒你的重新认知。
问:奴性和本能什么关系?
答:人之本性,它在DNA里,不会因为外界规则的改变而完全丧失,血液记得「我是谁」。
我拆了一整包坚果,再次扔撒向远处的草地里。讽刺的是:一块「不乱扔杂物,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指示牌落寞地望着我。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