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说,“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这是说一个接近完美的人,心如明镜,不为物所移,对外物无求无待;物来而对应,但不存之于心。因此,接近完美的人能在对应中战胜外物而不为外物所伤。
让我们再回到前面援引过的“见孺子将落井”的故事,如果一个人处于这样的时刻,他的自然反应就是冲过去抢救孩子。如果救回了孩子,他自然感到高兴;如果孩子已抢救不及,他自然是哀伤。但由于他的行动不是出于私己,事过以后,感情又会趋于平静,因此,不会陷入感情的网罗。
在学习中国哲学简史中的这两段话,让我想起工作中,为什么我会这么努力的去跟每一个家长交流,就是希望哪怕对方没有来我们学校,如果未来孩子结果不好,我不会有遗憾和自责,因为自己尽力了!
有时候工作中也会因为家长的一些言语感到受伤,委屈。其实这时候是课题分离,别人说什么是他的事情,把别人的情绪和你的感受分开,不比为别人的情绪买单。拒绝别人是我的课题,被拒绝是他的课题。做好课题分离,可以很好的避免内耗,也让自己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和责任,以更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挑战!
最近心情有点浮躁,或许听到内心的声音,所以刚好看到《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相关的内容,提醒自己静下心,定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