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善良的女士,散步的时候看到一只流浪猫,觉得它很可怜,就把它带回家喂养。
过了几天,她去散步,又遇到一只野猫,觉得它也很可怜,只好又带回了家。
第三只,第四只,第五只……附近的野猫好像都被她遇到了。
她只好把它们都带回家,很快她家变成了脏乱的猫窝。
她一边节衣缩食的养猫,一边怨气冲天地生活,觉得自己的生活被这些猫给毁了。
可要扔下这些猫,她又于心不忍。
于是,她成了猫奴,还是最痛苦的那种。
这就是心理学里的“流浪猫效应”。
它提醒我们,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善心,助人者和求助者之间都应该有边界。
在帮助别人的时候,要警惕好心突破边界,让自己成为烂好人,最终善行不仅无法滋养自己,反而伤害别人。
悲悯的人,总是见不得他人的苦,很容易陷入无底线的帮扶。
有时候,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度,爱心有限度,帮扶有限度,大胆地说出“我不行”,捍卫自己的感受,坚守自己的边界,是一种清醒,也是一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