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与肉体
本人实在难以把这么富有哲学气息的内容结构化起来……
个体心理学领域研究的是心灵及肉体间的动态关系。心灵和肉体归根结底都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都是生活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在在将生活视为一个整体的基础上来了解它们的关系。
心灵控制肉体,决定我们动作的方向,肉体使心灵只能在其具有的能力范围内行驶指挥的职权。
一个人从呱呱坠地到生命结束,肉体与心灵的合作都是持续不断的。心灵犹如一辆战车,通过激发肉体的潜能,帮助肉体战胜一切困难,安全地达成既定目标。心灵的目标是镌刻在每一寸肉体之上的,我们可以通过肉体的活动、表情等感受这种目标。
心理学所研究的范畴是:通过研究个体的各种表情种所蕴含的意义,找到合适的了解该对象的方法,并把他的目标和其他人的目标进行对比。
心灵在指导肉体动作时,不可避免会发生错误:
1)目标错误:我们在内心所选择的目标,不一定是有利的,但之所以我们会做出这样的选择,是因为心灵误以为那是正确的。一切心灵上的偏颇,都是在选择行动目标时产生的错误。
2)方法错误:哪怕获得安全感及稳固的地位,是全人类的公认目标,但有些人在选择安全所在的方向时产生了错误,如果他们固执己见,就会跌入堕落的深渊。(用偷窃排解匮乏感觉的例子)
在很大程度上,肉体使被个人情感控制的,然而肉体无法对其进行限制,个人情感主要取决于个体的生活方式及既定目标。
支配个人的因素有很多,生活方式只是其中一种。生活方式只有被情感强化后,才能引起行为。当一个人定下目标后,感情就绝对不会与其生活方式背道而驰,这时,感情会为了现实需要而主动去配合个体发展。
每个人的身体或心灵的表现都需要以天生条件作为基础,然而,我们的目光要集中在如何运用这些条件达到自己的目标。比如,用焦虑控制母亲;用愤怒控制一个人或一种情景。
感情的成长和发展是依据达到其既定目标所必须选择的方向和程度来实现的。无论一个热表现出的是焦虑还是勇敢,快乐还是悲伤,都需要和他的生活方式保持一致。
情绪的格调也是固定的,如同生活方式一样。在性和爱情上,也能看到这一点。
案例:排行老二的病人在学习成绩和个人魅力方面都自觉比不上哥哥,而家庭又很在意“为人诚实”,于是自己就通过为一件小事内疚来证明自己的诚实与自制,来获取自我满足感;之后他依旧通过犯罪感来证明他比其他人诚实,也朝这个方向不断努力着。他所认为的合理的生活方式引发了这样的行为,随之而来的感情也似乎显得合情合理了。
在一个人人生最初的4~5年里,我们关注的是构建灵魂的整体性,并将灵魂和肉体联系起来。我们会利用遗传和后天环境中获得的各种信息,对它们进行修正,以便以此为目标来获取个人优越感。在第五年圆满画上句号的时候,一个人的人格就已经形成了定局。比如,他赋予生活怎样的意义,他追求的目标是怎样的,他达到目标的方法有哪些,他的情绪是怎样的等等。
个人是通过他的感官来了解环境并从中捕获信息的,从一个人如何训练自身可以看出:他希望从环境中捕获哪些信息,以及将怎样利用这些经验。一个人的行为永远是被其认定的生活意义所限制的。
通常情况下,心灵会把不能适合环境以及无法满足客观需求的肉体看成一种负担。所以身体有残缺的孩子在心灵发展过程中受到的阻碍更大,想要和他人一样达成目标必须付出更多,因此他们心灵负荷会比较大,且会变得更加自我。只有那些想要对集体做出贡献、对自身有兴趣的儿童,才能找到弥补遗憾的正确方法。假如一个儿童想要全力以赴地克服困难,那么,他必须有一个具体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要建立在对他人、对现实、对与人合作感兴趣的基础之上。
患有夜尿症的孩子大多不想克服它,而是想继续下去,因为当孩子意识到这件事收人关注时,他便不愿意再去克服了。他们用膀胱而不是嘴巴说话,利用自己的缺陷来表达他们的态度:“我还是一个需要被照顾的、没有长大的孩子。”
除了各种活动的选择要受到心灵的影响,个人身体结构也会受到心灵的支配。身体的发展是受到心灵影响的,它可以反映心灵所存在的缺点和错误。如果心灵无法找到克服困难的有效方式,肉体的表现将会很糟糕。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的各种情绪都会体现在身体上也许是通过面部表情,也许是身体姿势或行为,也许回事大腿的不规则抖动。通过情绪及相应的身体反应,我们可以判断心灵在一个有利或有害的客观环境中会有什么样的行为。情绪会影响到我们身体的每一个部位,这些表现反映了心灵和肉体之间的各种活动。结论:一个人的身体发展会一直受到生活方式及其情绪的影响。
心灵对大脑的影响。有些心灵将目标确定在了错误的方向上,比如,没有培养出合作能力的人,就无法在大脑的成长过程中施加积极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发现,那些不懂得合作的孩子,在智力和理解力上似乎都显得逊色一些。由于我们能够从一个成年人的行为举止中观察出他最初的4~5年间建立了什么样的生活方式,并对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此外,他赋予生活的意义以及统觉表都会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所以我们可以找出他所遇到的合作障碍并提供有效的帮助。这是我们朝个体心理学迈出的第一步。
结论:个体会在生命最初的4~5年间同一其心灵的奋斗方向,从而使心灵和肉体紧密结合在一起。他也会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的生活模式及与之配套的情绪和习惯。在这个过程中会时不时地产生各种形式的合作。我们可以从一个人的合作能力和习惯上来了解一个人。合作能力低是失败者的共同点。个体心理学注重的是了解合作能力的缺憾。由于个人的心灵是统一的整体,生活方式贯穿于整个心灵活动的始终,因此,个人的思想和情绪必须和他的生活模式相统一。假若一种情绪很明显地违反了个人对于利益的追求,对个人发展造成了阻碍,那么仅仅改变情绪是无效的,由于情绪体现的是生活方式的内核,因此,只有改变其生活方式,问题才能得到根本解决。
我们不能简单地去治疗一种特殊或单独的病症,而是需要从整体出发,根据生活方式,在心灵赋予生活的意义中,在心灵面对外界环境而支配肉体做出的活动中,在心灵对生活阅历的合理解释中,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
个体心理学领域关注的是统一的心灵、是灵魂本身。我们的研究对象是个体赋予自身及所触世界的意义,以及他们的奋斗方向、目标、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