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
今天收获最大的一点:
批评,要缩小,避开集体责备。表扬,要尽量的公开、夸大。
集体责备比如医生在治病,不管病人的症状如何,就像给所有病人同时开了同一种药。这样的医生像是庸医。同样,一个学生犯错,集体跟着受罚,犯了错的只是个别学生,让全班学生都战战兢兢是不科学的。
集体责备的可怕后果:
1.学生对老师的不信任,老师的批评对学生变成了摧残。
2.再多的批评和教育都会变成无用功。
3.造成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
本来矛盾可能是一点点,但是集体责备,有可能会被激化到二、三、……七八点。
本来可以简单给家长沟通一下就会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集体责备孩子,他以后有可能再也不会信任你。
临近毕业,这几天时时有小惊喜,心中满满的暖意。
昨天下午学生休息,我在办公室整理材料。窗外的雨下得正大,真是一场及时雨,让炎热的夏季变得清凉,也让人心情变得格外静谧舒畅。
我正在整理材料的时候,hs同学给我打电话,问我现在在学校没有,他给我买了一束花,要送给我。
我当时非常意外,因为我前一天才找过他。
我在上课的时间,发现他吃零食。班规班纪中有一条是不允许带零食,带到学校就不应该,上课吃更不应该。
我的第一反应是马上让他站出来,当面批评他,并且按照班规班纪惩罚他。
当时魏书生老师的话在脑海里浮现:“当你想发火的时候,先冷静几十秒钟”。
这几十秒钟真得很重要,我确实冷静了下来。
如果当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批评教育他一顿,也许会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但他的自尊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有可能以后他不再相信我。如果是这样,得一定会大于失。
当时我看到之后,用眼睛制止了他,他神情变得很不自然。
下课铃响了,我把他叫到办公室,他以为我要批评他。
我关心地问他是不是没有吃饭,是不是有哪里不舒服,如果是,我可以帮他买点吃的。
没想到,这个小小的举动让他十分感激,他说:“不是,是我自己不自觉,带了零食,以后我不会在课堂上吃东西了,一定会好好争气的。”
我一句也没有批评他,反而夸他诚实,我说:“我就喜欢诚实的孩子,我非常看好你,你一定要好好加油啊。”
没想到,他竟然打电话向我送花。看着他冒雨前来,我内心激动的很,我问他为什么给我送花,他说:“这不是该毕业了,我早都想给你送花,你那么关心我,我真心感谢您。”
我说:“呀,你真得懂我,我也谢谢你。”我开心与他合了影,作为留念。
班主任就是这样,无私付出,哪怕有一点点回报,就会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老师一般都会认为,集体责备会警醒一部分学生,但是,这样做会让其他同学认为你不信任他。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样做是一种非常无知的表现。
这样的批评很难起到作用,也更难纠正他们的行为,这样做充其量只能是一种震慑。
长大之后,他们想起这件事,可能会对老师有一种怨恨的情绪,这样也容易导致师生的矛盾,或者会让个学生搞更加恶劣的恶作剧。
相反,如果换一种方法,巧妙呵护他们的自尊,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所以,我认为,在学生犯错误的时候,要以宽容的心对待他们,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
笔记:
莫让孩子知道你在教育他
云南楚雄开发区永安小学张海琼
如果学生犯了错,不去批评教育他,就是产生破窗效应,教育质量就会为零。真的去放任他,作为班主任,是非常不负责任的,家长也不会信任你,教师的专业成长会为零,职业规划也会毫无意义。
批评过重或者过于直接,也许会被问责,或者被处理,触犯法律,到底怎么去批评,怎么把握教育孩子的度,都是困惑。不能批评,不能教育,教育的意义何在?是放任,还是把走偏的孩子拉回来,都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成长手记:
1.学习,重新构想教育
2.教育,不束缚孩子的天性
3.批评,避开集体责备
学习,重新构想教育
“业精于勤荒于嬉”
思维或者行为跟不上学生,或者无法接受领导安排的工作时,清醒的认识到应该学习。或者再活动中成长。
《56号教室的奇迹》《班主任工作漫谈》《班主任兵法》
从书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在书籍当中重新找到自我。
面对犯了错误的孩子,班主任教育他,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教育应该是老师、家长和孩子共同完成的。
教育,不束缚孩子的天性
学生特别淘气,只要下课就到操场旁的榕树下,主任让追查是哪个班的孩子,气坏了,想去训斥孩子。我发现,他们一次次跳,不是为了摘树叶,是为了成长。还提醒:“破坏了树叶是需要接受惩罚的。”我没有批评,需要长高的孩子。我说“你们,是长大了,可以在教室里量测,你们这样蹦,有危险。”孩子们去借尺子,画测量墙,我开心了好几天。以后再也没有人去蹦着够树叶。
我觉得这次教育特别成功。
不给孩子贴标签,希望我们都有一颗宽容的心。作为教师,应该记住,自己曾经也是一个孩子。
当孩子看着窗外入迷的时候,我会把他扶正,给他纠正过来,不当众去批评他,这样做的效果比较好。
孩子在犯错的过程当中,老师及时指导,及时纠正,给他们一个没有恐惧的童年。
如果你批评教育他,他会不相信你。
批评,避开集体责备
表扬,要尽量的公开,要夸大。
批评,要缩小。
集体责备比如医生在治病,不管病人的症状如何,就像开了同一种药。这样的做法有点自私。犯了错的只是个别学生,让全班学生都战战兢兢是不科学的。
集体责备的可怕后果:
不信任、摧残、无用功、矛盾激化
本来矛盾是一,但是集体责备会被激化到二三四五六七八。可以简单给家长沟通一下就会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这样做了,他以后有可能再也不会信任你。
老师一般都会认为,这样做会警醒一部分学生,但是,会让别的同学认为你不信任他。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这样是一种非常无知的表现。这样的批评很难起到作用,也更难纠正他的行为。充其量只能是一种震慑,相反,长大之后,也可能对老师有一种怨恨的情绪,或者导致师生的矛盾,或者会搞更加恶劣的恶作剧。
一个高高大大的男孩儿,老师不完成作业,总是有理由,说生病。有一天,忍无可忍,让他回去,不读书。他说:“不读就不读”抓起书包就跑。我着急,找人,没有找到,给家长打电话,家长很理解说:“这很正常,你不教育他是不行的,别担心。”家人非常理解,后来找到之后,家长打电话,说孩子在火车站玩,我的焦虑了一天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对学生的批评,针对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不能集体去教育这个学生。
这个孩子的回复就是,太没面子了,在全班同学面前。
我就知道了,孩子太需要面子了。惩罚不应该,如果经常这样,孩子就会撒谎。孩子有时候也是无辜的,他们不是我们宣泄情绪的垃圾桶。
批评教育是一个非常敏感而细腻的话题,老师如何把握这个尺度,要慎用。
如果经常责备他们,慢慢的,孩子会变得自卑。
教育,切忌状告父母
期待和谐的家校共育画面
有家长发圈,心情很沉重,究其原因,可能在老师身上。家庭教育非常重要,但是家长会认为,我把孩子送到学校,送给老师,老师就应该好好培养,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事,是老师的事。
我也固执地认为,家长一点都不负责任。但是后来我就发现,家长都是爱自己孩子的,只是不懂教育,不懂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我原来不加家长的微信,后来我就同意了,同意了家长之后,不大的事情我可以了解一下,这件事情背后有什么原因,有时候我会给家长建议。我最喜欢和家长一起演戏,当我明白了这一关键的时候,我会慢慢的沉淀下来。
家长受过的教育也参差不齐,可能会拎起耳朵,啪啪啪,也可能会吵起来,我会多找方法,多为家长考虑,多为家长着想,所以我能解决的,我自己在教室里解决,让家长明白我们的初心。
家长就觉得不对我就要抽,我说是不对的。比如让家长签字,有的就签过,已读三遍。我就想帮助他把孩子培养的更好,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轻易的不要去告状。告状伤人、伤几,孩子挨揍,我们也内疚。
在教育当中,报喜不报忧。
明明惊喜只有三分,我可能会夸大为十分。
告诉家长,再难得路,我们一起走,我就发现,家长与我们越来越能沟通,他们不仅能接受我们的建议,而且会越来越配合。只有极个别的家长会对我们不满,在万花丛中,偶尔有几点绿,也是可以忽略的。
给孩子做一个六年的规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比如说良好的阅读习惯。
海量阅读代说教
规则藏在故事里
绘本里的朋友
自主阅读规划
踏上阅读快车道
活动创课促成长
活动走近生活
活动离不开生活,让各种实践陪伴孩子成长。
“看电影”,电影教学,写道理。
“走近大自然”家长陪着,学生讲,表达能力越来越强,让小老师去安排。
让孩子随时随地参与到活动境地,参与到活动实践中去。
“指鹿为马”创新周
不说孩子犯错了,三年级,没有一开始就让学生写,让他们在图画中表现出来,融入到写作当中,孩子会真的爱上写作。
与其批评,不如改变方式,不要让孩子走偏。
班级世界,见证幸福成长
一班一世界
玩转作业
见证成长
成为张妈妈,忘记发火的样子,记录孩子们成长的点滴,记录班级的世界。
激励手段
歌诀诵读
赞美小可爱的平台,给予评价。
阅读可以代替谩骂,呵护可以代替说教,活动可以代替批评,表扬可以代替告状。
学记中有一句话: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我这么努力,这么认真对待每一位孩子,一定能收获更多的奇迹。
不是苏霍姆林斯基的专利,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家长,每一位班主任的专利,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