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不能全神贯注地读书,常常是几页翻完了,脑子里却空空如也,甚至连支言片语也不曾留下。尤其最近在读理论性较强的《教学七律》,更需要反复回读,方能领悟一二。
今天读第三遍《学习者定律》时,作者提到的“对于注意力的描述”引吸了我。自私的本性促使我在字里行间快速找寻能使自己注意力长时间集中的方法,未能如愿。但对于“注意力”和“如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却有了一点认知:
作者说:我们可以较为松散地将注意力分为两类,被强迫的注意力和被吸引的注意力。前者是为了服从某种权威的命令或出于令人厌烦的责任感的呼召而从一直上做出努力。这种强迫性的注意力让孩子厌恶上课;后者来源于渴望,是在没有刻意努力的情况下急切、快乐的注意。被吸引的注意力是一种急于得到满足的精神力量,是一种寻找食物般的精神饥渴,伴随着吃大餐般的喜悦之情。
回想我们大多数老师的课堂,很多时候都在强迫着学生“注意听讲”。这种强迫得到的只是学生暂时的安静,至于能不能做到眼睛、耳朵、智力、心脏都集中力量,共同参与学习,就可想知了。那这两种注意力是不是彻底分离,非此即彼呢?作者说:“这两种注意力几乎常常是在不知不觉中相互融合。”关于这一点,我们都有切身的体会:有时候,由于对课程燃起了兴趣,强迫性注意力就会变为被吸引的注意力。相反的,随着对课程好奇感的消失,吸引性注意力也会沦为强迫性注意力。这就是我们经常要“组织课堂”的原因。
那么,怎么样在课堂中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呢?我认为,首先教师要熟知所要教授的课程,且能深入浅出,旁征博引。上课过程根本不需要随时关注教案,而是把注意力放在关注学生如何学习,以及如何引导学生,评价学生方面。只有这样,大部分学生才能感受到被关注,也才有可能被吸引。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部分学生在某个时间段内出现的注意力不集中现象,归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第一,突然停止说话,手臂还在半空,好像在听什么,这样一个举动会让吵闹的学生安静下来,让他们开始聆听;第二,突然展示一幅图片,或者展示某个用来举例的物品,将会吸引那些最心不在焉的学生,也会唤醒那些最不感兴趣的学生;第三,突然提高或降低音调会重新唤醒学生的注意力;第四,双手、头部或身体快速而不同寻常的举动也会唤醒学生的注意力。
至于我的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我需要好好练练我的掌控力,也需要克服自身的惰性,真正让阅读、写作、思考成为一种和吃饭、呼吸一样自然的习惯。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