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起源于伏羲时代
相传上古时期,在新石器生活年代,人们为了方便记录生活时间,伏羲就创造了“先天八卦”初始用来记录春夏秋冬,日月更替,被视为无字天书流传后世。
后来到了商朝,伏羲的“先天八卦”被广泛的运用起来,其中周文王(姬昌)更是在”先天八卦”的基础上演变了“后天八卦”创作了《连山易》,《归藏经》和八卦后的64卦,从此卦意就有了文符,文图兼得,可以说周文王给了《易经》灵魂,打下了厚实的基础,这也就有了后来为什么更多的人喜欢把“易经”叫做“周易”
再后来到了春秋时期,大圣人孔子在五十岁的时候对《易经》进行研究,发现里面的文化博大精深并且非常具有学习价值,他便撰写了几万言的文言文解读64卦,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卦辞和爻辞方便流传后世,如果说“周易”起源于伏羲,发展于周文王,那孔子绝对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人物,若是没有孔子的解读哪里还有如今的传承。
易经是我国古代研究宇宙万物运动变化发展规律的自然哲学典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开山之作,为列五经之首。它以太极为宇宙观,以像数理为思维工具和方法,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形式,阐述了对世界的认知。从本质上讲《易经》是一本卜噬之书,是预测学中一本古老而又深邃的宝典,与西方的占卜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确不知道要高出多少倍!可以说《易经》是预测学的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