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会一辈子受穷?
看到一个故事。
一位扶贫干部为了能彻底改变贫困户的生活,无偿赠送他20头猪。
甚至,连猪饲料都买好送来了。
几个月后回访,那些送来的猪骨瘦如柴,原来,那位贫困户宁可躺着,也不愿去多喂一次猪。
让人觉着荒谬的还在后面:
有人将他们送来的鸡苗,转手就被卖了。换来的钱就去喝酒打牌,花光后继续等待社会救助。
读到这儿,答案呼之欲出。
有些人受穷,来源于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体系,骨子里的东西,限制了他们的视野和格局。
1
过度节省
企业家凌军,曾招过一个员工,这个员工很年轻,也很优秀。
名校毕业,专业能力又强。
刚进公司时,因为手头拮据,年轻人就将房子租在了北京五环外,每天坐地铁上下班,仅仅通勤,就占有四个小时。
凌军建议他在单位附近租个房,虽然回电,但可以节省很多时间,但他拒绝了:太贵了,不想浪费钱。
两年后,他的工作没有什么起色,工资只涨了800块。
巴菲特有一句话:一旦你有了省钱的的脑子,就不会有精力培养一个挣钱的脑袋。
没有原则的节俭,就是诱发穷病的一种。
一个人把大部分的时间、精力花在如何精打细算,节衣缩食上,生活成本是降低了,
可学习、提升的时间却被淹没吞噬,工作不小心受到冲击,向上发展的通道就会受阻。
有句话说的好,你所赚的每一分钱,都是认知变现;你所亏的每一分钱,都源于认知缺陷。
由于自己认知思维导致的亏钱,真的不冤,说到底,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穷病买单。
昨天回老家,父亲翻出了一部相机递给我,我不由得一惊。
那是我刚出社会时,用第一个月的工资买的,当时很时兴的一款相机,大几百块,让我心疼好一阵子呢。
刚开始,出于稀奇,跟伙伴们外出游玩,动不动就挎着它,看到怡人景色就咔咔一顿拍,然后美滋滋的去冲洗照片。
后来,回到老家,相机用的次数少了,就把它放在柜子里珍藏起来,慢慢的就淡忘了这件事。
谁知这一藏就是十几年,如果是酒,越放越醇厚,可相机这种科技感十足的产品,更新迭代那么快,换到现在,早已被淘汰,一文不值。
看着它,我才发现我失去的不只是个相机,而是那些年它能带给我的快乐和美好时光。
过度的节省,不值得,不提倡,物尽所值,才能发挥它最大的利用价值。
省钱,永远是有上限,赚钱,才是增长财富的最佳投资。
2
迷信吃苦
巴菲特讲过公司一位财务的故事。
他忙碌一天,等下班后还要去开三小时的专车,赚钱贴补家用。
到周末,又去兼职各种小时工,从早九点到晚九点,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家。
第二天一早又去上班,这么大的工作强度,他一个月连一天都不休息。
尽管如此拼命,可生活并未因此改善多少。
总以为不停的吃苦,就能苦尽甘来。可世间大多数事情的真相却并未如此。
我们常说,你能吃苦,就有吃不完的苦。
就像老鼠陷阱,为了吃到头顶那块奶酪,不停的奔跑,直至累的筋疲力尽,可奶酪仍完好无损、静静的挂在那儿。
听过一句扎心的话:如果单纯忙碌有用的话,那如今的首富只会是一头拉磨的驴。
吃苦,不是获取财富的必经路。
一个穷人在佛祖面前痛哭流涕,抱怨凭什么富人天天悠闲自在,自己却总是吃苦受累。
佛祖问:要怎么样你才觉得公平呢?
穷人说:要让富人跟我一样穷,干一样的活。
佛祖同意了,他把一位富人变得和穷人一样穷,并给了他们每人一座煤山,挖出来的煤可以卖掉。
穷人很快就挖了一车,换来的钱,他买了几个馒头,其余的都存了起来,然后奋力挖煤。
富人也挖煤,他用挖煤攒下的钱,招募员工替他工作。
时间很快过去了,穷人累死累活只挖了煤山一角,赚来的钱都用在吃喝上,没有存到钱。
富人呢,早早指挥工人挖光了煤山,他用卖煤赚来的钱,投资做买卖,很快又成了富人。
美国富翁罗伯特•清崎在《富爸爸穷爸爸》中写道:人之所以穷,不在于他能赚多少钱,而在于他的想法和行动。
思维有局限,行动自然受到束缚。但要想生活有甘甜,就要吃深度思考的苦。有思考,才会有改变。
树立长远规划和目标,多花时间和精力学习,专注技能的提升,开阔自己的视野。
如此,吃再多的苦,才有价值和意义。
3
私心重
财经人梁志芳说:世上有种心穷之人,在他们想像中,整个世界都是属于他一个人的,他们无法容忍别人获得任何一点利益。
是啊,人越靠近利益和成功,诱惑就越大。
作家雾满拦江曾认识一位厂长,能力出众,很得领导赏识,年纪轻轻就坐上了一家乳品厂的厂长位置。
当时乳品厂效益不好,但有家企业每天都有新品推出,生意格外红火。
于是他就想效仿那家企业,搞了个试验车间,厂里所有员工都可以拿原料去实验室试验,
只要口感还不错,就可以上报进入工艺流程,当天就能生产销售。
不同的是,销量好的话,那家企业会给员工提成,而他,却不,一分不给,
另外,员工实验用的材料还要另收费。
员工对此很不满,故意搞破坏,不是坏模具就是丢配方,目的就是希望他能取消收费。
可他态度十分强硬:想从我手里拿钱,门都没有!
果不其然,工厂倒闭停业。
私心重的人看到的永远是眼前的一亩三分地,自私自利。
没有人喜欢与这类人亲近和共事,财不能共利,人心自然离散。
著名实业家稻盛和夫,曾把自己收益最大的一部分手机市场,让给竞争对手。
董事会不理解稻盛和夫的决定,因为以他的实力,当时完全可以独占手机市场,而他却说:
与其一个人独赚100块,不如两人共享10块。大家一起把市场做大,才能赚更多的钱。
私心太重,注定走不远,而心有他人,有利共享,就等于为自己铺就更广阔的道路。
眼界和格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和财富的必备条件。
眼界宽阔,格局放大,存有利他心态,事情就会变得毫不费力,财富也会随之而来。
知乎上有个提问:穷人最缺什么?
有个答案很扎心:
穷人缺什么?表面缺资金,本质缺野心,脑子缺观念,骨子缺勇气,改变缺行动。
比起这些更可怕的是思维固化,看不到发展的机会,听不到进步的声音,陷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出不来,才是最大的可悲。
没有人活该一辈子受穷,打破固有的观念,勇敢走出来,伸手触摸朝阳的生机,谁都可以拥有改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