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河《旧事儿》的后半部分我是一口气读完的,一来恰逢周末,时间成块儿,二来正好趁热打铁回顾一下这些年对二月河其人、其言、其书、其剧的认知,三来想以此为楔子,开《烛影窥史》系列,在昏黄跳动而又清晰如炬的烛光下,一字一句的窥见曾经真实有趣的一幕幕,鉴古思今,指引未来。
第一次知道二月河的名字应是1999年我在安化一中南门外书店买书的时候,电视剧的热播,带动了原著的热销。书商进校园售书,书单上典型的书目是那几年风靡一时的《还珠格格》、韩寒的新概念作文以及二月河的“落霞三部曲”。二月河,这个名字有着千帆竞发、万马奔腾的大气,见此名,那条冰凌解冻、万排齐下、浩荡东逝的黄河如在眼前。后来了解到,先生原名凌解放,生于山西昔阳,长于洛阳,成于南阳,是南阳作家群领头人物。《密云不雨》一文,对其家世传承作了概述,尤以父母辈革命历程记叙详尽。先生自小能吃能睡,多次转学,参军入伍,打坑道、挖煤窑,在极其艰难之时,有了“不待扬鞭自奋蹄”的“人生锅底论”,转业后,以十年军旅通读《二十四史》奠定的文学基础和史学功底,在冯其庸的荐引和中原文化的熏染下,初涉红学,专研清史,《康熙大帝》既出,一鸣惊人,续出《雍正》、《乾隆》,洋洋洒洒500万字,风靡海内外。
后来从网上得见先生真容,身材魁梧、阔面重颐,在镜头下侃侃而谈,举手投足间淡然从容,目光中又不失文学家特有的深邃。然,戊戌仲冬,天不假年,在阅尽帝王繁华后,先生猝然逝去,在日暮冉冉之间与我们渐行渐远……但他笔下描写康雍乾那130余年既空前辉煌又行将没落的宫闱秘史、家国风云、人间百态的巨幅画卷必将长留人间。
小说家为百姓思考,为时代立言,先生立言,首推吏治,《随性随缘》收录了其多篇文章。先生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开名家访谈之先河,这与他的帝王系列小说是一脉相承的。何以海晏河清,也许只有制度、法律、薪金、教育、道德、家庭的合力才能产生有效持久的作用。从古至今,吏治清,政权稳,吏治浊,政权迭,历次改革均绕不吏治这个“牛鼻子”,围绕吏治而产生的社会震动,足以电贯寰宇。对吏治的感知与触动,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引车卖浆,无不翘首长盼,闻动丝弦。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越是执著地思考它们,心中越是充满永远新鲜、有增无减的赞叹和敬畏-我们头上的灿烂星空,我们心中的道德法则。”
文字对读者的亲和魔力,在于对人民生活情状的真实描述。先生对佛禅的造诣颇深,对民俗也研究甚广。《佛像前的沉吟》谈及了其对石马寺、香严寺、丹霞寺、白马寺等佛缘的领悟,收录了对春节、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冬至、十月朔的随想。他的落霞系列,不仅有波谲云诡的夺嫡宫斗、边情灾荒,还有大量的对那个时期底层人民生活的刻画。这种带着文学风的大历史观,与余秋雨以《文化苦旅》为代表的历史文化散文有异曲同工之妙,读这类文字,可实现精神上的穿越,让人在历史的长河边徜徉徘徊,沉思漫步,流连忘返,时而拾起一颗沙砾,久久把玩,引导我们以一种更轻松、更超然、更富有情调的心态接触历史,解读历史,创造历史。
相对于书籍的记录式、问答式、评论式陈述,现代电视剧则在一定视界上临摹了历史事件的现场,对历史疑案提出了大胆的假设,给现代人带来了耳目一新的文化快餐。
2009年五六月份,我利用郑州学习之余完整的看了《雍正王朝》,此时距其首播已隔10年,虽然那时候仍缺乏对相关人物事件的了解,但这部剧高超的艺术水准、引人入胜的述事方式、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让我从此对历史正剧极为热衷。后来又看了阎崇年百家讲坛,对从努尔哈赤到宣统的清十二帝简况如数家珍,尤其对雍正朝的承上启下,革故鼎新印象深刻。
令我颇感惊讶的是历史正剧的粉丝有很多的90后小男生小女生,她们追剧的热度不亚于超女,虽然这与严肃的封建政治不太搭调,但能说明的是故去的历史人物在某个“点”上直通到了现代人的心理场区。如今拉开好友名单,仍能看到他们,也偶尔聊几句,只是已少提及电视。二月河大概是清宫小说之鼻祖,而后围绕清十二帝的宫闱秘史、王朝传奇、宫斗系列电视剧便接二连三,甚嚣尘上。
正是出于对其厚重的文化气息的趋附,我后来又看了《走向共和》《大明王朝1566》《贞观之治》《汉武大帝》等10余部历史剧,对历史真相的探秘、理解与欣赏或将直贯今生。这种“大事不虚,小事不拘”和“不求真有,但求会有”的创作原则,其情节脉络与妇孺皆知的史实大抵一致,与二十四史的揽述亦不差上下,少有缠绵悱恻的啰嗦,不乏令人扼腕叹息的遗憾,让人有种窥见历史真相的窃喜,欲罢之也不能。
名剧之实,在于名角,焦晃演的康熙,至今无出其右,那举手投足,不怒而威,不喝而严。将老年康熙面对太子废立、朝局繁杂、吏治腐败而愤怒、痛苦、失望、不甘的内心刻画的淋漓尽致。后来看《汉武大帝》,仍是在看到焦晃演的汉景帝才一口气看完的。不足的是出演乾隆皇帝,也许是出于过于相近的人物时代和本质不同的人物形象,难以再现演康熙那种一举一动皆是戏的魔力,那是一种家长、君父特有的严肃,是乾隆所不具备的。
唐国强演的雍正,削瘦的脸庞突显冷峻,把一个当了四十五年皇阿哥始登帝位的稳健、进取、勤勉之君浑然天成的展现了出来。最早是在《三国演义》中看到他,诸葛孔明,羽扇纶巾,樯橹灰飞烟灭,再看新版《三国》,怎么也没了那种味道。由此想到,老版的四大名著电视剧,还真是行业标杆,至今无从超越,你看鲍国安演的曹操,奸和雄,淋漓尽致,“老夫”一出口,觉得这就是曹操;孙彦军演的刘备,仪表堂堂,文官武将争相追随,孙尚香也一见钟情,将落魄、怀柔与“哭”得江山的仁德展现了出来;还有关羽、张飞,吕布,貂蝉,甚至鲁肃,周瑜,蒋干,豪迈的,柔情的,让人觉得历史上的人物就应该是这样的。看历史剧的时候,就是不同人生体验的时刻,让我觉得,这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在自己或繁或简、或喜或悲的故事里,体验着独一无二的人生。
文学家之于社会,绝非可有可无,而历史是文学的底蕴,是政治家的参考书,能够看得到多久的历史,就能够望得见多远的未来。二月河的创作具有前瞻性,因为他以历史的真实为鉴,目光长远,有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上次回老家的旧房子,在一个角落看到了儿时用过的煤油灯,它静静地歪斜着躺在那里,不言不语,不惊不咋,虽已破烂不堪,但却一下子引起了我的回忆,那一刻,我的心是沉静的。在这盏灯下,妈妈给我辅导过家庭作业,教我写字画画,邻居家的猫哥哥教我求解阴影部分面积,和小伙伴们打过牌,也形单影只、全神贯注的看过几本小说。也许是受这个经历的影响,一直认为油灯、蜡烛闪烁下的卷卷诗书,沉思的背影,才是烛照历史的绝配。这一盏灯,照见的不只是那一页书,它能直通窗外的星空,穿越时光,洞见历史,预见未来。多少历史在烛影下创造,多少史诗在烛影下写就,那跳动的灯芯,犹似千军万马,在刀光剑影中厮杀演义。多少历史谜团,只能尘封于史册古迹,与时光沉沦,随朝代更迭;多少历史人物,只能深埋于黄土之下,与山川同在,任后人评说。史册与史剧,都是历史的临摹,我们无法再现历史,只能费尽心思无限接近历史的原貌。
我觉得,历史是无情的,滚滚车轮碾过,让多少豪杰成了荒冢上的枯草,青史留名亦不过几行文字;历史是有情的,漫漫黄沙淌过,让你我大众有再创历史的可能,青山绿水靠我们日夜耕耘。所有历史都是当下,亘古不变的道理可以重复运作;所有当下也都是历史,转瞬即逝的机缘宜当珍惜。愿我们面对自己的历史,无怨无悔,白发闲谈之时,可笑慰当年。
近来,重回歌单、百听不厌的一首歌是《三国演义》的片尾曲《历史的天空》,这一定是作者看过原著后掩卷沉思而作。入睡前听此曲,顺着歌词遐想,就像是在跟刚逝去的时间告别,可以是一天、一年、十年,也可以是有生之期,鼓角铮鸣远去,黄尘古道湮没,聚散皆是缘,命运有情迎朝露,命运无情走斜阳,感恩生命的一切赐予,接受命运的所有安排,不论幸运还是苦难。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黄尘古道,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啊,盛衰岂无凭啊 一页风云散啊,变幻了时空 聚散皆是缘啊,离合总关情啊 担当生前事啊,何计身后评 长江有意化作泪,长江有情起歌声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