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3号开始,大家的朋友圈都被来自视觉志的《朋友圈最真实的偷拍照:这世上除了生死,都是小事。》刷屏了,内容发布24小时后,后台阅读量已经超过1500万,点赞超过20万,引起了行业内的广泛关注。
而同一个月,还诞生了另外两篇千万级爆文,分别是3.13号的《纪梵希去世:他和赫本的感情终于圆满了...》以及3.20号的《时隔28年,那个刷爆朋友圈的男人又回来了!!》
在如今公众号内容同质化严重,打开率普遍下滑的情况下,视觉志是如何频频产生高质量爆文的?其中有什么方法可以借鉴学习的?下面我们一探究竟。
01
频频产生爆文的四大原因
一、建立自己的内容素材库/爆文素材库
不管是新媒体编辑还是内容运营,要持续每天为用户提供内容,输出强度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做这样的工作绝对不能只依靠灵感,也不能每天需要什么素材临时找,这样不仅效率低下,内容质量也通常无法保证。
据了解,视觉志的内容编辑写稿大概是2-3小时,就拿《朋友圈最真实的偷拍照》这篇文章的作者楠瓜来说(她同时也是去年5000万爆文《谢谢你爱我》的作者),如果她平时没有看到优质素材就保存到自己素材库的习惯,在如此短的创作时间内,要搜集如此多高质量故事和图片,还要同时创作同样高质量的文案,基本是很难做到的。
所以内容,就是要“结硬寨,打呆战”,“结硬寨”就是做好内容素材库的搜集整理,而“打呆仗”是一种安于等待的大智慧,等待那个合适的时机的到来(这个时机可以是社会热点,可以是对社会人群心理的把握)。
二、合适的时机
前面讲到“结硬寨,打呆战”,而“打呆战”就是等待那个合适的时机的到来。
你会发现,视觉志的这些爆文都会找准恰当的时间点。《朋友圈最真实的偷拍照》和《谢谢你爱我。》都是创作在社会上负能量积聚过多的时候。其实每天社会上,娱乐圈中都会很多负能量的消息,当这些消息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很希望有一些很正能量很有爱的东西来缓解,而“爱”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所以在这两篇发出后,就迅速引爆。
又比如《时隔28年,那个刷爆朋友圈的男人又回来了!!》创作时间点正是:集英社为庆祝《少年JUMP》50周年发行了一份报纸,而这份报纸将头版留给《灌篮高手》,所以视觉志利用人们的情怀做文章,也斩获了千万+。
三、文章有足够的金句,引爆分享和点赞
你会发现作者楠瓜的这两篇文章属于故事合集的形式,每个小故事的结构主要分为:场景描述+图片+金句/鸡汤。
金句的作用无非两点,一是耐人寻味,二是直戳人心。它通常能够最大程度上引发用户共鸣,而共鸣是转发分享最大的推动力之一,而且金句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你给用户提供了转发语,很多用户转发文章的时候就是直接复制那句戳到他们的话作为转发语的。
不管是一篇文章还是一部电影,没有传播金句其实是很致命的。就拿《红海行动》和《战狼2》来说,故事背景同样是撤侨,保护中国侨民利益,但为什么质量明显更高,好评如潮的《红海行动》,票房比质量和口碑都相对较差的《战狼2》差这么多呢?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前者没有能够交付的金句。
《战狼2》中有不少传播金句。比如“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中国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这两句也是当时被大家引用最多的话。
所以打磨金句很重要,会给你作品的传播给予很大助力的。
四、选题没做好,前面三个要素即使做得再好也白搭
一篇文章能不能成为爆款,很大程度上是由选题决定的,选题做不好,后面的努力注定低效。
而一个选题能不能出爆款,往往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判断:第一,选题覆盖人群是否足够大;第二,选题角度是否足够有痛点;第三,选题是否已经被过度消费。(关于选题这一点,我在之前的文章《历史阅读不足10万到400万爆文,看“有趣青年”如何制造爆款?》有分析过)
所以我这次不对选题的这三个层面进行分析,而是主要对视觉志的爆款文章进行数据分析(文章选取时间从201604-201803,文章选取标准以点赞超过3W,共计20篇,其中有4篇2W+的文章因为比较具有代表性也纳入分析范围,共计24篇,统计数据如下图):
我们会发现,这24篇爆文的文章类型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人物,故事合集以及热点评论,调动读者的情绪以感动,励志和愤怒为主(都是一些高唤醒情绪)。
然后我把这24篇文章的所有文字进行词频统计(剔除“你我他”,“数量词”,“副词”等一些无实意的词汇后),制作出以下两张词云。我们发现,视觉志的文章内容主要围绕我们身边的生活,传播爱,善良和温柔等积极正能量的内容,用视觉志主编的话来说就是:温暖走心,三观端正。
02
对网友质疑的两点思考
视觉志产生爆文后网络上大概存在两种质疑的言论:1.这是因为视觉志的粉丝数大所有才有这样体量的传播;2.这篇爆文不过是一些微博或者其他网站上图片的搜集整理,然后放到微信公众号上。
我个人认为这两种言论是有失偏颇的。
对于第一点言论,用户基数大只是比其他小号的爆文有更快的传播启动而已。像前段时间能酸罐头的小奶狗爆文,GQ实验室的广告爆文,一白竹针对新世相的“割韭菜”爆文,蓝色光标员工的内部爆料爆文等,都是以小体量用户做出远超用户数的爆文,所以那些说“靠粉丝数大才有这样体量的传播”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对于第二点言论,好的内容创作一定是在足够多的“料”上面做更精细的加工。比如新闻独家专访,也是后期对采访者内容的加工润饰;比如写书评影评,也是基于文章影视剧内容做的点评,不可能凭空捏造的。所以,第二点质疑的言论就像一张纸,一戳就破。
关于内容创作,我特别欣赏视觉志创始人沙小皮的一个观点:
“就好比我做了一盘地三鲜,你说就是茄子辣椒土豆呗,我不否认,但是我做出来就比原来好吃呀。”
03
内容不死,才华永不过气
受流量红利衰减,政策监管更严等因素的影响,不少人认为公众号生态不容乐观。
即使是美妆大号深夜发媸在去年也经历过低谷,它的创始人徐老师一度认为自己迈不过去了,但是去年一篇爆款把这个号给救活了,那时候徐老师就觉得,做好内容出爆款比一切都重要。
视觉志创始人沙小皮以及晚安少年创始人木易在接受采访时都说过相似的话:爆文都是基于内容的,而爆文频出是一件好事,说明微信公众号这个生态还是有活力的。
微信公众号这个生态想要健康有活力的继续发展,就需要内容创作者注入更多的优质内容,而真正优质的内容都是需要长时间投入的,蹭热点的爆文或许可以火爆一时,但要想持续创造价值和品牌,难。
分享自己最近注意到一个行业现象:平时关注的一些大号数据普遍低迷。这些大号平时基本都会追一些娱乐圈的热点进行创作,可是当这段时间的娱乐圈安静下来后,它们的数据也随之安静下来了,以至于有些新媒体从业者说:真希望最近娱乐圈出一两件大新闻来刺激一下阅读。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我们还要回到做内容本身,去精耕细作。我们应该一直都用两条腿做内容,既要掌握最新的技术,最新的表现形式,也要回归做内容的初心。
制作是术,内容才是道,才是门槛,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