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从网上无意间买了一本好书,这个“好”字是认为很适合当下的自己。尤其是书中有很多观点触动了我。也忍不住在此分享。
这本书名字叫《认知觉醒》,作者周岭,性别男。为啥强调性别?因为乍一看名字我以为是名女性,尤其书的开篇写着“献给我的女儿”。实际上是一位逻辑思维非常缜密的男性,难怪一句从我们嘴里说出来可能是鸡汤的话,而从作者的文字里展示的便是有理有据。
评价一本书好,我首先认为是有用。书里很多观点,对我而言,都感觉较为有用,很容易践行。例如,想要快速成长,就要多在舒适区的拉伸区内加强练习;想要早起、读书或者做各种计划,重在不在于想,而在于写出来,并且要尽量写具体,这样更容易坚持,因为大脑不喜欢“模糊”的东西或者说模糊的计划,对大脑而言相当于没有做;大目标较难践行,不如把大目标“切碎”,转变成一个个小目标,先易后难,更容易着手去做,很多事只要着手了便更容易做成;学习之路,不是一味地刻苦,还要注意休息,会休息的人更容易学好做好;珍惜我们的专注力,或者提高深入专注的能力,这样产出效率更高,做法可以采取番茄工作法,也可以多练习冥想,有利于专注力的提升;每件事都有上升期和平台期,刚开始做较容易出效果,但是过一段时间可能效果就会不太明显了,甚至还可能不如刚开始,这时不能气馁或放弃,应该继续坚持,熬过去就会收获大成长,而若放弃则可能前功尽弃,所以学会延迟满足很重要…
除了上述观点外,作者还多次强调每日反思的重要性。作者认为,每日反思,会提升我们的时间效率及工作效率,通过及时反思及时发现问题并改进问题。作者每日反思是通过写反思日志进行,但是作者也强调,反思日志不是记流水账,而是将每日触动自己的事情或感受记录下来,哪怕就是一段话或一句话,既便于加强记忆,也有利于及时总结、回顾。同时,除了每日反思有益于精进外,作者也多次强调以教倒逼学的方法,即教是最好的学习,如果一个人能把学到的新知识用最简单、通俗易懂的语言教给其他人,说明这个知识点才是真正的吃透。而这种方法也是把新知识与旧知识进行“缝接”的方法。也就是说,新知识如果不能和旧知识进行链接,那么它也很难被我们吃透、掌握,或者说转变成自己的知识。
…如果继续介绍,书中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点,每个点都感觉相当适用与易践行,原因在于作者把每件看似难的事,都剥茧抽丝地将其底层逻辑或底层根结给抓出来了。理解了事情最底层的问题,自然便能迎刃而解。
这本书,想不想读?以及想不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做到坚持写作?有效读书?坚持跑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