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hatGPT的一些解读
阅读蕴藏着无尽可能,有益于明理、增信、崇德、力行,让人生绽放光彩。
在近10 年 AI 发展的前两个阶段,人工智能的进展更多体现在基于规模的技术突破,如 2015-2020 年,用于模型训练的计算量增长了 6 个数量级,同时随着规模的增大,输出结果的质量亦迎来质变,在语言文字、书写、图像识别等领域皆表现出超越人类的水平。但在实用层面,由于所需要的算力巨大,往往需要特殊的 GPU 配置,同时训练过程相对封闭,大多数人并无法使用,因此技术无法被多数人触达。而人工智能的第三个阶段,随着更新的技术、更优的算法、更大的模型出现,算力的成本越来越低,使得模型训练与运行所需成本持续下降,
而算法从封闭测试到开放测试、开源的逐渐普及,亦降低了使用门槛。由此人工智能无论在经济性与可获得性上都达到了支持普及的水平。得益于AIGC 基础设施可获得性的逐步提高,平台层变得更加稳固,算力成本持续下探,模型逐渐趋于开源与免费,应用层爆发式发展的节点正在靠近
目前我们正经历从Web2.0 开始向Web3.0 转型的启航阶段,我们已经看到内容创造从专业创作(PFC)转型为了用户创作(UGC)。而 Chat-GPT 的出现以及中短期内的产业化落地将会为从用户创作(UGC)到 AI 创作(AIGC)的转型提供关键的辅助支持。结合 Chat-GPT的底层技术逻辑,我们认为 Chat-GPT 中短期内产业化的方向主要分为四大板块。1)Chat-GPT 对于文字模态的 AIGC 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归纳性的文字类工作中展现出了其优异的表现。中短期内 Chat-GPT 能在办公辅助类工具中迅速落地,例如会议总结、文件翻译、例行报告等,提升办公效率并节省人力成本。
代码开发相关的工作更加规整也非常适合AI 辅助生成。2021 年中与Github、微软合作上线的 Copilot 是目前最成熟的 AI 代码补全工具,根据 Github数据,测试一年来已有 120 万用户,这些用户编写的代码中 40%是由 Copilot自动生成,而截至 2022 年 10 月,Copilot 已经融资 2200 万美元。Chat-GPT在目前测试中表现出的代码生成能力相比于 Copilot 更加灵活,但欠缺一些底层的稳定性。在进行针对性的优化后,基于新 GPT 模型的 AI 代码辅助工具也有望在中短期内落地。3)图像生成领域成为了 2022 年下半年一级市场公司布局的热点,随着 Dalle2 的热度,在商稿方面用 AI 取代人类画手的思路基本明确。
GPT 模型在图像生成领域目前效果略逊于扩散模型,但扩散模型可以利用Chat-GPT 生成较佳的 Prompt,对于 AIGC 内容和日趋火热的艺术创作,提供强大的文字形态的动力。4)Chat-GPT 最适合直接落地的项目就是智能客服类的工作。根据模型现有的完成度,在垂直行业针对性的做人工反馈训练,Chat-GPT 就可以落地为智能客服产品,在 toC 场景中率先应用。对比目前的智能客服,Chat-GPT 支撑的客服将在灵活性与人性化服务方面有显著的进步。
关于ChatGPT
1、ChatGPT:更智能的 AI 对话交互工具
ChatGPT 是由 OpenAI 公司于 2022 年 11 月发布的聊天机器人模型,可以通过对话形式实现交互,能够回答连续问题,承认错误,质疑不正确的前提,并拒绝不合理的需求。ChatGPT 的对话互动可以实现普通聊天、信息咨询、撰写诗词作文、修改代码等,由于更类人的智能化表现,ChatGPT 推出后受到广泛关注,上线不到一周用户量突破 100 万。2023 年 1 月,微软 CEO 表示计划将 ChatGPT 等人工智能工具整合到所有产品中,并作为平台提供给其他企业使用。Buzzfeed 和亚马逊也在探索 ChatGPT 应用场景。
GPT 引入新的模型训练方法,AI 行业发展有望加速GPT通过Transformer为基础的预训练语言模型,此前已公布GPT-1、GPT-2、GPT-3 三个模型,ChatGPT 是对 GPT-3 模型(又称为 GPT-3.5)微调后开发出来的对话机器人。ChatGPT 引入了 RLHF(基于人类反馈的强化学习)方法,
方法分为三个步骤:1)有监督的调优:预训练的语言模型在少量已标注的数据上进行调优,以学习从给定的 prompt 列表生成输出的有监督的策略(SFT 模型);2)模拟人类偏好:标注者们对相对大量的 SFT 模型输出进行投票,创建一个由比较数据组成的新数据集,训练奖励模型(RM);
3)近端策略优化(PPO):使用 RM 作为强化学习的优化目标,利用 PPO算法微调 SFT 模型。我们认为,ChatGPT 的成功展示出 AI 大模型的应用潜力,新方法的引入有望加速 NLP 算法及 AI 行业发展。
3、巨头坚定投入,开启 AI 新浪潮2023 年 1 月 18 日,微软宣布将于 3 月底前在全球裁员 1 万人,约占员工总数的 5%;1 月 23 日微软在其官方博客宣布,已与 OpenAI 扩大合作伙伴关系,微软将向 OpenAI 进行一项为期多年、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投资,以加速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突破,此前微软已分别于 2019 年和 2021 年对OpenAI 进行投资1 月 20 日,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宣布将裁员约 1.2 万人,占该公司员工总数的 6%以上,同时谷歌 CEO 表示,公司将会进一步聚焦AI 技术核心业务的研发投入。我们认为,微软、谷歌、亚马逊等全球巨头坚定投入 AI,展现出 AI 应用广阔的发展前景,AI 行业有望开启新发展浪潮。
Chat-GPT 的成功,是在前期大量坚实的工作基础上实现的,不是横空出世的技术跨越。这些进步主要来自于数学层面上的优化带来的结果匹配精准度提高,而并非算法真正为 AI 带来了创造性与完整的逻辑性,也不是能够从训练的数据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它在“解锁”(unlock)和挖掘 GPT3 学到的海量数据中的知识和能力,但这些仅通过快速的In-context 的方式较难获得。InstuctGPT 找到了一种面向主观任务来挖掘 GPT3 强大语言能力的方式。因此从这样的底层技术逻辑出发,我们能迅速找到中短期内适合 Chat-GPT的产业化方向:一个真正全方位的智能内容生成助手。
Chat-GPT 的成功证明了两点:1)单纯扩大模型参数并非唯一出路;2)让模型在早
期开放给大众测试并收集人类反馈数据更有利于模型迭代。之前两个阶段,人工智能的进展更多体现在基于规模的技术突破,如2015-2020 年,用于模型训练的计算量增长了 6 个
数量级,同时随着规模的增大,输出结果的质量亦迎来质变,在语言文字、书写、图像识别等领域皆表现出超越人类的水平。但在实用层面,由于所需要的算力巨大,往往需要特
殊的GPU 配置,同时训练过程相对封闭,大多数人并无法使用,因此技术无法被多数人触达。而人工智能的第三个阶段,随着更新的技术、更优的算法、更大的模型出现,算力的成本越来越低,使得模型训练与运行所需成本持续下降,而算法从封闭测试到开放测试、开源的逐渐普及,亦降低了使用门槛。由此人工智能无论在经济性与可获得性上都达到了支持普及的水平。
互联网巨头接连曝光ChatGPT 布局动态,华为下周或也有大动作,行业可能迎来格局骤变据21财经8日报道,阿里达摩院正在研发类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目前已开放给公司内员工测试。从曝光截图来看,阿里巴巴可能将Al大模型技术与钉钉生产力工具深度结合。受此影响,阿里巴巴盘前涨近2%。
此外,据上证报报道,接近百度人士透露,此次ChatGPT项目文心一言落地,首站将直接接入百度搜索。另外今日早些时候消息称,网易有道未来或将推出ChatGPT同源技术产品,应用场景围绕在线教育。
另据中国证券报了解,腾讯也有相关技术储备,包括Al大模型、机器学习算法以及NLP等领域。腾讯混元Al大模型团队推出了万亿级别中文NLP预训练模型HunYuan-NLP-1T,该模型已落地于腾讯广告、搜索、对话等内部产品并通过腾讯云服务外部客户。
除了巨头动作外,2月13日,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等携手华为、中关村发展集团、百度等联合举办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大会将发布人工智能基础模型、展示领先技术、分享客户及伙伴的优秀商业实践和成果等。
国联证券研报指出,科技公司纷纷涌入AIGC赛道,AIGC头部初创公司OpenA最新估值约为290亿美元,作为行业领域领先的模型ChatGPT在对话机器人、智能创作等领域应用广泛,亚马逊、微软、Jasper等公司已经开启商业化之路,商业化前景广阔。
财通证券也表示,ChatGPT是AIGC技术进展的里程碑,该模型使得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内容创作的技术成熟度大幅提升,有望成为新的全行业生产力工具,提升内容生产效率与丰富度。部分行业如搜索引擎、文稿创作、艺术设计等可能出现行业格局与商业模式的骤变,全行业
“Al+*浪潮已至。而数据、算力、算法作为Al三要素,相互耦合,共同促进,将带动Al行业整体协同发展。
Chat-GPT 的出现所带来的内容生成能力将会为当今从用户创作(UGC)到 AI 创作
(AIGC)的转型提供关键的辅助支持。目前我们正经历从 Web2.0 开始向 Web3.0 转型的
启航阶段,在过去五年我们已经看到内容创造从专业创作(PFC)转型为了用户创作(UGC)。
在UGC 阶段,随着消费者定制化需求越来越高,消费者本身亦参与内容的生产,并伴随
着互联网的兴起,智能手机的普及,YouTube、Facebook 等平台涌现,UGC 成为了内容
生产的主流模式。而在不远的将来,AI 协助内容生成(AIUGC)与 AI 创作(AIGC)将为我们提供更低的创作门槛以及更丰富的创作思路。在这两个阶段中。内容生产主体从人类
本身开始向人工智能迁移,主要区别体现在内容的生产效率、知识图谱的多样性以及提供
更加动态且可交互的内容上。人脑只能基于自己的知识图谱进行少数方向的信息处理,而
AI 能从更庞大的知识体系中进行多个方向的处理,进而提供更多的创作思路。Gartner 预
计,到2025 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将占所有生成数据的 10%。
投资策略:Chat-GPT 模型的亮眼表现的背后是研究者在 Transformer 模型前进的道路上发现了类反馈强化学习这一方法带来的潜力,对产业界 AI 的发展而言,数据质量的优化、AI 研究人员的储备与计算能力将是未来能否走在 AI 应用前沿的核心能力。Chat-GPT 的成功证明了 Transformer 模型并非陷入困境,不断的AI 技术方法上的新突破正驱动全球 AI 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叠加 AI 产业集群效应的不断凸显,AI 产业有望成为全球科技领域中期最具投资价值的产业赛道之一。AI 产业有望继续保持“芯片+算力基础设施+AI 框架&算法库+应用场景”的稳定产业价值链结构,拥有完整数据闭环结构、良好数据自处理能力的企业有望持续成为产业受益者。重点推荐:特斯拉、英伟达、AMD、高通、微软、谷
投资建议:Chat-GPT 模型的亮眼表现的背后是研究者在 Transformer 模型前进的道路上发现了类反馈强化学习这一方法带来的潜力,对产业界而言,数据质量的优化、AI 研究人员的储备与计算能力将是未来能否走在 AI 应用前沿的核心能力。Chat-GPT 的成功证明了Transformer 模型并非陷入困境,不断的 AI 技术方法上的新突破正驱动全球 AI 产业进入加速发展阶段,叠加 AI 产业集群效应的不断凸显,AI 产业有望成为全球科技领域中期最
具投资价值的产业赛道之一。AI 产业有望继续保持“芯片+算力基础设施+AI 框架&算法库+应用场景”的稳定产业价值链结构,拥有完整数据闭环结构、良好数据自处理能力的企业有望持续成为产业受益者。
在ChatGPT 引领下, AI 产业加速发展,围绕算力、算法、数据 AI 产业三要素,推荐科大讯飞、海天瑞声、景嘉微(与电子团队联合覆盖),建议关注拓尔思、格灵深瞳-U、云从科技-UW、寒武纪-U、光云科技、虹软科技、当虹科技
风险因素:AI 核心技术发展不及预期风险;科技领域政策监管持续收紧风险;全球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波动导致欧美企业 IT 支出不及预期风险;全球云计算市场发展不及预期风险;企业数据泄露、信息安全风险;行业竞争持续加剧风险等。
注:(免责申明)本文仅为个人笔记,内含个股仅仅是作为分析参考,不能作为投资决策的依据,不构成任何建议,据此入市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知音难觅,也是人生常态,一曲众寡,尽管少有人懂,但是我自有我的风采
见者点赞,腰缠万贯!股运长虹,感谢诸君关注.点赞.评论.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