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奇葩大会》中曾经的天才作家蒋方舟分享关于她的讨好型人格。她提到她年少成名,成长过程中周围通常都是非常成功的人。意识中,觉得他们一定是做对了什么或者哪方面很优秀。渐渐地,为了迎合别人,她就变得不敢发声,哪怕别人说的是错的。在她日本生活的那段日子里她渐渐地发现了她的这个讨好型人格好像慢慢被治愈了,节目中也分享了她的改变过程。
她最后那段话说得特别好,我还特地摘抄了下来。她说“我们现在现在生活的社交网络环境放大了我们被人评价的范围。每天你在朋友圈发的内容,你期待别人给你点赞,期待获得他人的认可。所以被人喜欢这个需求被前所未有地放大。但被人喜欢,他有一个很大的风险,就是这个被人喜欢的自己经常会覆盖一个真实的自己。每个人都有一个他很独特的价值,他在实现这个价值的过程中,他有可能是张牙舞爪的,他有可能显得很笨拙,但你如果放弃了追求个人的独特价值,去建造一个被人喜欢的人设的话,其实冒了非常大的风险。你吸引来的人也不是你真正欣赏的人。因为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我觉得我的身上也有这个讨好型人格的一些特点。可能没有那么完全,但确实有这样的因素。也因此让我失去了自己的一部分真实。看完后我去查了一下这个讨好型人格,似乎没有完整的定义,但也看到很多人对于这个人格的讨论,也有很多的剖析,我觉得很不错。
但是看了许多的总结和分析之后,我觉得这并不是一个人格,我更倾向于它是一种在童年的有某种缺失而造成的一种特质。也看到一些产生原因的总结,以下也是我所赞同的观点。
产生原因1.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父母对他们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他们满足父母的需求、表现出父母期望的样子时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赞赏,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是不会被抛弃的。我觉得我无比赞同这个观点。
产生原因2.在“讨好者”的认知中,对于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赏的途径,只有“讨好”别人这一个方式。对于这点我觉得根本原因还是不自信。
必备特质:敏感。根本原因:讨好者们对于安全感、别人的爱、别人的关注有着超乎寻常的渴望。当然还有很多别的表现,但我觉得以上两点还是最根本的。随之我又看到一些面对讨好型人格需要解决的问题
解决讨好型人格要有以下觉悟
1.你已经不是当年那个脆弱的孩子了。
2.追求别人对你的爱或者关注是一件无意义的事。
3.你必须尊重自己的需求。没有人会主动过来满足你的需要。
其实关于讨好,我联想到的就是小孩。小孩子是最会讨好人的嘛,因为他们弱小,需要被关心,想要被保护。其实都是小时候映射出来的,当成长有了独立意识之后,你就会更关注自己的内心。所以你开始有意识地摆脱讨好型人格时,就说明你开始选择长大,开始找到真正的自己,变得自信。所以摆脱这样一个人格,我也觉得并不困难。
但无论如何努力,其实都无法根除。当然也没必要根除,因为讨好型人格也有它的好处,有时候牺牲一些些,获得他人的喜欢,我觉得还是能接受的吗。大家都对他人一些鼓励,即使这一刻有些违心,但可能对他人而言就是莫大的鼓舞了。这类人心底还是善良的,内心多少也存有对他人的肯定。最好的还是在存有善良的同时能够展现他们个体的独特,表现那个真实的自己,就像蒋方舟说的,真正欣赏你的人,永远欣赏的是你骄傲的样子,而不是你故作谦卑和讨喜的样子。
最后写上两句节目中马东和蒋方舟说的两句很喜欢的两句话:
愧疚是最大的负能量。
任性是最被低估的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