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看书的时候,我总觉得自己要写点什么,也应该写点什么,就算是“这本书好无聊啊,这本书怎么那么难看”之类的话也行。想法终归也只是想法,抱着手机,躺在床上,尽管头脑因文章思绪万千,却也不会起身伏案记录,在思绪凋零之后,然后懊悔当初为何不提笔写下。就在这样的后悔中,我丢掉了很多看书时的感受。
前段时间看书的时候,手边恰好有笔记本,我就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了。我看了汪曾祺的《万物可期,人间值得》,发现汪老是一个如此可爱的人,我觉得他把日常写得闪闪发光,让我想去了解他吃过的菜,走过的路,闻过的花香,写过的文章。然后,我看了《月亮与六便士》。我这个人,在看一本书之前不会去看书评,也不会去看别人作的序,因为我觉得他们会扰乱我读这本书的心情。我想独自踏上这趟旅程,感受读到这本书时只有我能感受到的感受,而不是别人的。月亮与六便士,在我的理解看来是梦想与现实,我们绝大多数人在二者之间会选择现实,毕竟梦想遥不可及,我们依托现实才能生长。书中的主人公在二者中选择了梦想,并且义无反顾。他值得敬佩,但不建议效仿。我时常会为主人公假设,每一本我看过的书。我会想,他们会为以前的选择后悔吗?如果再来一次,他们的选择会一样吗?虽然得不到回答,但我想,可能会吧,可能会有一点点。如果给我机会,我也是会后悔的。我想在看到一句心仪的话语时,马上摘抄下来,或许还会写上所思所想,想把为故事情节感受到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这样,以后再翻这本书时看到,就会想:啊,原来我当初是这样想的。也想看看在经过时间的洗礼后,自己重看一本书时的感受是大相径庭,还是大同小异,其实也就是对照着看看自己的变化与成长,或是倒退。
或许在看书时,我的理解与大部分人都不同,但没有实质性的错误好像也无伤大雅。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那肯定不能少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