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都觉得自己是一个极其矛盾的人,这种矛盾体现在对文字的又爱又恨。
不知道有没有人会有这样的情况,明明脑海里思绪万千,坐在桌子前却始终不知如何下笔。有人说,万事开头难,先写下开头,后面就自然流畅了。
很可惜,我不会。我是那个即使过了开头依然觉得无从下笔的人。
高考那年,作文的练习逐渐多了起来,通常老师会每周布置至少一篇作文的作业。而每个有作文作为作业的日子,就是我觉得最痛苦的时候。明明只需要写下800字,对于我来说却像写一本书那样艰难。
而且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我发现每次考试我都不能理解阅读题要的答案是什么样的,也不明白命题作文到底想说明什么。
阅读是检验语文学习成果的集中体现,看着自己那少的可怜的分,我经常怀疑我这么多年语文到底都学了什么?
再说说考试作文,别人可以用半个小时写完一篇作文,我却必须留足一个小时,最少都得有45分钟,不然我是没有办法写完作文的。
就在这种对语文充满难以言说的情感的情况下,它却变成我每次考试拉分的科目,有时候花一个小时磕巴出来的作文,也能被老师表扬。大家都说我语文好,但我深切知道我其实不好。至少在当时的班级,没有一个语文成绩很好的人会像我一样对语文充满恐惧。
我非常喜欢阅读。
这种兴趣仿佛是浑然天成的,小时候没有买过儿童读物,我最早接触文字的载体是报纸。每天最期待的事情就是卷闸门拉开那一瞬间,看见躺在地上的报纸。
报纸周末不送,翻看过的已经不能满足我的需求,我又开始看家里的医用书籍,我的母亲是医生,家里的柜子上满满当当都是她上学时期的课本。
再长大一些,有了钱买喜欢的杂志和书本,学校的课本我也会在发放的第一时间翻看。只是这么多年来看了不少书,但我就是学不会语文,阅读题是我的死穴,老师说练习的多了就会好;写作文也是一件挺痛苦的事,可是我的写作欲却很强……
后来我努力练习阅读,做着成套的卷子,结果也不是那么尽如人意。写作文能拿高分,但是只有我知道过程有多辛苦。
大概我就是那种热爱文字却没有天赋的人。阅读可能这辈子都做不好了,但是还好还能坚持自己喜欢的写作。
塞万提斯说,笔是心灵之舌。
可惜了我是如此笨嘴拙舌。纵使脑海中繁星闪烁,内心激情澎湃,写下的都不足以表达其中的万分之一,还要耗费许多时间。所以我特别佩服会写作的人。
我有一个十多年的好友,她也很喜欢写作。她笔下的人物大多是通过对话形式刻画出来的,这是我特别羡慕的一点,因为我几乎不会运用这种写作方式。
但是她依然挫败感满满,因为她觉得自己不会环境描写。
前段时间认识了一个学少数民族语言的学长,他能翻译很多的少数民族作品,却在为自己没有办法翻译出文采而苦恼。
我们都是这样,在写作的道路上一边羡慕着,一边自卑着。
但是纵使被写作深虐着,这么多年里放弃了很多,感兴趣的东西变了又变,喜爱写作的心却始终如一。
天赋是什么?
钱钟书先生说,我们常把自己的写作冲动误认为自己的写作才能,自以为要写就意味着会写。
除了极少数的天才,没有谁的写作之路不是历尽坎坷。我热爱文字,热爱写作,不需要天赋的助攻,做一只蜗牛,也能够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