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出版行业的人最能体会,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一开始,都是怀揣梦想,踏雪而来,几年后,开始四顾茫然,彷徨无助。
我也曾如此。我想过转行,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这过程中,有人劝我放弃无谓的挣扎,有人鼓励我坚持理想。我也是在犹疑不定中,彷徨了一段时间。然而不久前,一个偶然的契机,令我看到了曙光。
是这个曙光,让我对未来有了充分的信心,也有了前进的动力。我也更加坚定,无论这条路多么坎坷,我都会坚持走下去。
经过层层选拔,成为省青年校对前三
十月份,为韬奋杯全国青年编校大赛(算是出版行业最盛大最有含金量的比赛吧)做准备,省里举行了一次选拔比赛。
全省二十多个出版社,派出四百多名青年(35岁以下)选手,经过第一轮选拔,剩下四十一名编辑与校对。第二轮选拔后,剩下最后六个编辑和三个校对,组成三支队伍,参加全国比赛。
我成了这三名校对中的一员。
我觉得自己很幸运,同时这也给了我莫大的信心。毕竟前年我是在第二轮选拔时被淘汰的。这也说明,这两年的积累和努力,还是有成效的,我也在同事面前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校对是一名默默耕耘的小卒,远不如编辑重要,故常常被忽视,没有存在感。习惯了不发一言,突然站在了舞台之上,我有种受宠若惊之感。一个编辑室主任跟我说,没想到你一下子出名了。出名倒没有,只是表明我一直都在努力工作。
赛前培训,收获颇丰
在去北京比赛之前,我参加了一场省里的为期一周的培训。也是这次培训,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以及见识了同行的广博学识。我是第一次参加,而另有五位同行是身经百战过的。他们或多或少拿过奖项,省里也非常重视对他们的培养。
平日里,我几乎未曾参加过培训,只是熟悉一些编校标准,而标准之外的东西,我多模棱两可。在知识广度方面,更是有所欠缺,所有文理知识,全系中学时的零星印象。关于词语运用,平日也多依赖词典,不曾整理归纳,也不曾铭记于心。此番种种,劣势明显,令我压力倍增。
但我十分珍视此次培训,对我而言,实在难得。故老师的每一堂课,我都认真倾听。平日不确定的知识点,在这里都得到了老师的答疑解惑。
每天的培训强度很大,还间杂多次考试,堪称魔鬼式训练。每天晚上疲累睡去,梦中还是培训与考试。尽管压力很大,但收获知识的过程是美好的,与同行交流,受老师教诲,也是快乐的。
去北京参赛,并非一无所获
十二月一日,是韬奋杯青年编校大赛举行之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佼佼者汇聚此地,各凭本事,力证自己。
第二天,参赛结果便已出,省里成绩还不错,只是我个人,与奖项无缘。虽然有点失落,但也是意料之中。
全国性的试题与省里还是有所差别。省里编辑与校对考卷不曾分开,因为大体相似,而且重理论,重知识点,所以当遇到全国试题时,竟有点不知所措。
虽然看过历年考题,但难度和题型还是有所差别,有些操作与我平时工作差异很大。而且我觉得往年内容简单,均是我平时所接触的,而今年,我竟然考完完全没底。即便我们当中最厉害的选手,也说考试时间紧张,许多东西不确定。
当然,这不是为自己的无能推托。我的能力,就全国来说,自然还是远远不够的。平日的积累还是有所欠缺,许多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
我还犯了一个重大的错误,因为许多东西不确定,有点乱改,可能把不误改误,倒扣了不少分。
我的心态也有问题,考前已十分紧张,考试过程中因为时间紧迫,看得匆匆,未曾认真思考。尤其是做完几道题后,我发觉自己看出的错误极少,心里便咯噔,完了。还没考完,我已输了。
考试结果出来后,我又有巨大的负罪感,似乎有点对不起江东父老,好像无颜回到社里,面对同事的询问和关切。
但是我想,这是每一个参赛者第一次参赛的典型心态,只是我表现得比较明显而已。同时,这也是我这次北京之行积累的经验,下次该不会这么衰了吧!
而且还有一大收获,就是与其他八位同行结下了深厚友谊,日后若有需要交流的,亦可在网上交流。
无论如何,从现在开始,我已在为两年后努力。
后续
回到社里,许多同事确实非常关切,当我惭愧地说自己没有获奖时,他们还是安慰了我几句。
平时若有什么问题,还是有不少同事向我询问。可能,他们觉得我的基本功还算扎实吧!
认识的八个朋友,经常会在群里分享一些资料,对我也是莫大的提升。尤其有些不确定的东西,都可以在他们那里得到求证。他们拥有强大的搜索能力和资源,令我羡慕不已,也让我有了努力的动力。
日后若因为某些原因,不得不离开,至少在这个省份,因为有了这次经历,找工作方面,也多了一份筹码吧。
最重要的是,我因为这次比赛,而站在了更大的舞台上,看到了在这个行业坚持的曙光,以及未来努力的方向。
人一旦有了目标,便不再得过且过,也才能让自己越来越强。
希望每一个坚持梦想的人,都能始终如一地坚持下去,因为上天不会辜负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