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寒傲霜的菊花,是花之君子,向来是古时文人们的喜好之花。陶渊明之后,菊更是成为恬然淡泊、清高自守的花之隐士,时时被文人们吟咏赞叹。
秋满篱根始见花,却从冷淡遇繁华。西风门径含香在,除却陶家到我家。
这首《菊》是明代画家沈周的诗。
诗旨明白显豁。秋满篱根,谓秋深矣,百草凋零,众芳摇落,木叶萧萧,天地简净,一片枯寂萧条的背景下,有菊花徐徐开放。著一“始”字,菊花从容不迫的风姿尽出。
“却从冷淡遇繁华”,说花事,亦说人事。花之不畏秋寒风硬,顾自开得热烈奔放。君子自守内心繁华,安于当下。不管外境如何,一个人总要努力保持内心的修养准则,只要内心恒定如一,不随外境的变迁患得患失,也终会自得繁华。
沈周便是如此,他一生没有走文人都想走的科举之路,寄情书画,在水墨天地里安顿心灵、追求自由,布衣终身。
沈周在绘画上专心致志,博采众长,终成大家,他是吴门画派创始人,与文徵明、唐寅、仇英并称“明四家”。
“西风门径含香在”,门前小径遍开菊花,秋风过处,菊香满径,菊香盈门,菊香入室。这是爱菊人偏得的好处。
“除却陶家到我家。”点旨,言志,拈出千古隐逸之宗陶渊明,自傲处,亦是自我的期许处。
沈周当得起这样的自我期许。
他为人平易谦和,不慕名利。身为名画家,求画的人自然多,即使是贩夫走卒这样的底层劳动者来求画,画家也是有求必应。更有意思的是,有人模仿他的画作了假画,还敢跑来求他题名,他也欣然应允。
你以为他无原则么?
他自有文人的清骨,自有自己的坚持。《明史》有一段他的故事,“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卒供役而还。”
郡有如此名人,而太守竟不知情,可见是个糊涂官。这太守后来进京办事,见了吏部官员和内阁大员,都问他沈先生近况,他才慌了神,前后一打听,原来他早就和沈先生打过交道了,还是特别怠慢的的相见法。太守亡羊补牢,赶忙跑到沈先生家赔礼道歉,还混了顿饭才回去。
这《菊》,是画家的眼中菊,更是画家的心中菊。
只是不知道这诗是画家单独的吟咏之作?还是有画与之相配?
沈周工山水花鸟,必定画过无数的菊花。这首诗在他的画笔之下该当是怎样的姿态风度呢?
真想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