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此文,特别想坐火车。
去哪都好,快慢不拘,况且目的也不是坐车,只为在车站慢慢地吃一餐饭,静静地候一趟车,在泡面腾起的香气中,体味作者的那份“闲”。
是的,“闲”。总觉得时间不够用,我已经很久没有那么一段时间,“什么也不看,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听,什么也不想”了。我甚至颇有些嫉妒作者的那份幸福,那份于他随处可得而于我却是“窗子以外”的宁静,因为我很清楚,一旦置身于车站,我又会是“人手一机”中的一员了。
我们是那样恐惧时间的虚度,需要什么最好是立等可取,偶有等待也急不可耐地把每一分钟填满。而且只要你愿意,就有回不完的电话微信,刷不完的好剧烂片。英语中有一个非常后现代的短语叫kill time,意为消磨时间,充分说明了人们面临“无所事事”时的焦虑。
想起一个在密闭空间独处的实验--《In Solitary》,实验安排四名身心健康的志愿者分别在没有电脑、手机,只能满足生活基本需求的房间里独处五天五夜。事实上实验开始仅四个小时,就有一人情绪崩溃选择放弃。
这样的密闭空间,空白时间的确难以忍受,但充实也并不必然带来幸福。忙完一件事务又来新的,跟着娱乐节目哈哈笑完头脑一片空白,最后剩下的,可能只有“赶车坐车的焦虑、疲惫、倒腾、麻烦、不确定、不安定”。
相反的,作者并不是无事可忙,而是在诸多度过一段生命的选择中舍鱼而取熊掌,愿意给灵魂一个喘息的机会,和自己的内心相处。
这种“闲”,不是特立独行,不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自命清高,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对于幸福的定义和选择,是“他忙任他忙,明月照大江”的坚定和从容。作者没有否定在车站忙得不亦乐乎的生活选择,但我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在虚无空白中的幸福,无喜无怒,无忧无惧,心无挂碍,究竟涅槃。这种对幸福的体认,可在车站,可在会场,可在闹市,可在世界寰宇。有这样自得和坦然的修习,将何适而非快!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取舍只在你心。
想到此,我打消了去车站的念头。
附范小青《一个人的车站》链接: